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叶向高

叶向高

【生卒】:1559——1627

字进卿,福清(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官编修、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时帝在位久,懒于政事,朝事多废驰。廷臣内部党派势力逐渐形成,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爱郑贵妃,福王不肯赴封地。向高因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尽忠效力。对国事有所匡正。多次讲时政得失,帝不能用,遂乞休归。光宗立,复为首辅。天启时,魏忠贤数欲兴大狱,惮向高旧臣,不敢为所欲为。他认为时事终不可为,力求归。卒于家。崇祯时,赠太师,谥文忠。


【生卒】:1559—1627

【介绍】:

明福州府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万历十一年进士。进编修。历南京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数上疏言矿税之害。以忤首辅沈一贯,久滞南京。三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为首辅。数陈时政得失,帝辄不省,所救正者不过十二三,遂累章乞休,四十二年,得归。天启元年,复为首辅。魏忠贤擅政,兴大狱,向高数有匡救。忠贤恨之,而朝士与忠贤抗者皆倚向高。杨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疏上,向高谓事且决裂,不以为然。乃奏请听忠贤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益恨,借故指为东林党魁。向高以时事不可为,遂力请归。四年,罢去。卒谥文忠。有《说类》等。


【生卒】:1559—1627

【介绍】:

明福州府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万历十一年进士。进编修。历南京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数上疏言矿税之害。以忤首辅沈一贯,久滞南京。三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为首辅。数陈时政得失,帝辄不省,所救正者不过十二三,遂累章乞休,四十二年,得归。天启元年,复为首辅。魏忠贤擅政,兴大狱,向高数有匡救。忠贤恨之,而朝士与忠贤抗者皆倚向高。杨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疏上,向高谓事且决裂,不以为然。乃奏请听忠贤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益恨,借故指为东林党魁。向高以时事不可为,遂力请归。四年,罢去。卒谥文忠。有《说类》等。


【生卒】:1559—1627

【介绍】:

明福州府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万历十一年进士。进编修。历南京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数上疏言矿税之害。以忤首辅沈一贯,久滞南京。三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为首辅。数陈时政得失,帝辄不省,所救正者不过十二三,遂累章乞休,四十二年,得归。天启元年,复为首辅。魏忠贤擅政,兴大狱,向高数有匡救。忠贤恨之,而朝士与忠贤抗者皆倚向高。杨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疏上,向高谓事且决裂,不以为然。乃奏请听忠贤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益恨,借故指为东林党魁。向高以时事不可为,遂力请归。四年,罢去。卒谥文忠。有《说类》等。


猜你喜欢

  • 唐伯虎

    原名瞻,字望之,后改今名,字长孺,庚长兄。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元祐中,往泸南寻父,后乘舟侍父以归。元符中,因其弟唐庚以贡举事牵连而入狱。遇赦,伯虎仕于四方,卒于家。【生卒】:1055—1106

  • 晁宗恪

    【生卒】:1007—1069【介绍】:宋济州巨野人,徙开封祥符,字世恭。晁迥从子。以荫调将作监簿。知常熟,修学校,治沟防。通判安州、杭州,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事,知信州、泉州。为政宽简。官至光禄少卿。

  • 阳城

    【生卒】:736—805【介绍】:唐定州北平人,徙居陕州夏县,字亢宗。性好学,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无所不通。登进士第后,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

  • 宋戎

    【介绍】:唐人。任右监门将军。懿宗咸通四年,废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为行交州刺史。旋复置安南都护府,为经略使。

  • 南子

    卫灵公夫人。宋女。为灵公宠爱。灵公太子蒯聩与她不和,阴与家臣戏阳遫相谋,欲杀之,不遂,聩奔宋至晋。灵公死,她遵灵公之意命灵公少子郢为君,郢辞让,立聩子辄为君。【介绍】:春秋时宋国人。姓子。卫灵公夫人,

  • 乞台萨理

    畏兀人。阿鲁浑萨理的父亲。精通经、律、论。时称“万全”。至元十二年(1275)为佛教都总统、资德大夫、统制使。七十岁时去世。

  • 吴振臣

    【介绍】:清江苏吴江人,字南荣,小字苏还。吴兆骞子。生于宁古塔戊所。父被赦,从入关。康熙末尚在,年近六十。有《宁古塔纪略》。

  • 郭黁

    西平(今河南舞阳南)人。明《易》,善占候。仕前凉张氏郡主簿,中历前秦苻氏,后仕后凉吕光,为散骑常侍、太常。与后凉仆射王祥起兵反光,兵败投附西秦主乞伏乾归,又从西秦转附后秦姚兴。后在投奔东晋途中被姚兴追

  • 孔震

    【介绍】:三国魏末西晋初鲁国鲁人。魏封宗圣侯。晋武帝泰始三年,改封为奉圣亭侯。

  • 牛运震

    【生卒】:1706——1758字阶平。山东滋阳(今兖州)人。雍正进士。官历甘肃秦安兼摄徽县、两当知县,平番知县。在秦安开渠浚河,惠农通商,赈灾荒,平兵变,审理讼案,多有平反。先后设陇川书院,主持皋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