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宋太祖

宋太祖

【生卒】:927——976

即赵匡胤。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后汉乾祐元年(948),应募入伍。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显德七年(960),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即帝位,国号宋,改元建隆。次年,以“杯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等禁兵将领兵权。先后平定南方诸割据政权。遣将镇守北边,抵御契丹进犯。派文官出任州县长官,设转运使掌地方财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宰相之权。选精壮厢兵升为中央禁兵,立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颁《宋刑统》,惩罚贪赃枉法官吏。兴修水利,奖励农桑,整治汴梁运河。各地兴学,推行科举制度。在位十七年,病死。(一,)


【生卒】:927—976

【介绍】:

即赵匡胤。世为涿州人,生于洛阳。仕后周,官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恭帝显德七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间,先后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夺禁军和藩镇兵权,以文臣带京官衔,任知州、知县,代军人掌地方政权。设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权,并监察地方官。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权力。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权加强。因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导致积弱局面形成。


【生卒】:927—976

【介绍】:

即赵匡胤。世为涿州人,生于洛阳。仕后周,官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恭帝显德七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间,先后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夺禁军和藩镇兵权,以文臣带京官衔,任知州、知县,代军人掌地方政权。设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权,并监察地方官。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权力。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权加强。因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导致积弱局面形成。


【生卒】:927—976

【介绍】:

即赵匡胤。世为涿州人,生于洛阳。仕后周,官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恭帝显德七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间,先后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夺禁军和藩镇兵权,以文臣带京官衔,任知州、知县,代军人掌地方政权。设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权,并监察地方官。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权力。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权加强。因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导致积弱局面形成。


猜你喜欢

  • 翁大立

    嘉靖时苏、松巡抚,时倭患已息,因恶少年鼓噪乱,罢职。

  • 刘昌

    【介绍】:唐汴州开封人,字公明。玄宗天宝末从张介然讨安禄山。刘玄佐为宣武节度使,擢昌左厢兵马使,以兵三千守宁陵,李希烈率兵五万攻之,不能克,加检校工部尚书。德宗贞元三年入朝,累迁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

  • 张家玉

    【生卒】:1615—1647【介绍】: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

  • 乌古孙泽

    字润甫,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人。其先女真鸟古部,因以为氏。性刚毅,不事章句,才干过人。至元十四年(1277)为元帅唆都提出灭宋方略,致使文天祥军溃于江西,广王和张世杰死于海中。升福建行省都事。在任广

  • 张濬

    【生卒】:?-903字禹川,河间(今属河北)人。初隐居金凤山。后由杨复恭举为太常博士。僖宗再亡山南,参知政事。大顺初,率军征讨李克用,大败贬官。乾宁时起授兵部尚书、领天下租庸使。次年致仕,被朱全忠杀害

  • 杨钧

    【介绍】:北魏恒农华阴人。杨播族弟。举秀才,自廷尉正历长水校尉、洛阳令,除中山太守,历廷尉卿,拜恒州刺史、怀朔镇将。官至七兵尚书、北道行台。

  • 卢崇

    字元礼,洪长子。少有名声。宣武帝景明中,为骠骑府法曹参军。崇兄弟官位不高,门第与玄家等。(,参见《北史》)

  • 郭晤

    【介绍】:唐华州郑县人,字晤。郭子仪子。代宗大历末,历仓部、司封郎中,封乐平郡开国公。官终兵部郎中。

  • 吕岱

    【生卒】:161—256【介绍】:三国吴广陵海陵人,字定公。初为郡县吏。后在孙权幕府,累迁督军校尉、昭信中郎将。东汉末年为交州刺史,士徽反,讨平之,封番禺侯。复进击九真,拜镇南将军。孙权黄龙三年,镇压

  • 夷男

    【生卒】:?-645薛延陀首领。初率众附突厥,后势力渐强。贞观三年受唐封为真珠毗伽可汗,建牙于郁督军山。回纥、拔野古等皆为所属。四年助唐灭东突厥。后与唐间有战争,曾议娶唐公主而不果。(199下/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