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

【生卒】:647—735

【介绍】:

唐代道士。字子微,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少好学,薄于为吏,年二十一,为道士。法号道隐。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遍游名山,隐居于天台山。武后闻其名,召至洛阳。景云二年(711),睿宗召入长安问术。承祯固辞还山,朝中词人赠诗者三百余人,后编为《白云记》。开元九年(721)、十五年(727),玄宗两召之,敕于王屋山建阳台观以居。开元二十三年(735)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承祯为唐代道教上清派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坐忘论》、《天隐子》等。工篆隶书。词采众艺,皆类陶渊明。《全唐文》存文一卷,《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李渤《王屋山贞一司马先生传》,卫凭《唐王屋山中岩台贞一先生庙碣》,新、旧《唐书》本传。

【生卒】:647—735

【介绍】:

字子微,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少好道术,从道士潘师正学,后遍游名山,隐于天台山武后玄宗朝,四次被召入京。玄宗时奉旨居王屋山。为当时道教上清派重要人物,道教著述颇丰,收入《正统道藏》。卒谥贞一先生。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又补37首。

猜你喜欢

  • 碧浔宴上有怀知己

    【介绍】:曹邺作。浔,一作“寻”。此诗写江边水楼宴会上,笙歌曲长,人尽酣醉,却引发起诗人无限的孤独之感及归隐之志。含蓄委婉,章法最奇。屈复曰:“笙歌鼎沸中每吟此诗,凄然欲绝。”(《唐诗成法》)

  • 一呼百诺

    一声呼唤,百人应诺。形容人多或权势显赫。寒山《诗三百三首》之八五:“家眷实团圆,一呼百诺至。”拾得《诗》之五一:“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 危峰入鸟道,深谷写猿声

    【介绍】:郑世翼《巫山高》诗句。危,高。鸟道,仅有飞鸟才能通过的山路。写,通“泻”,满。猿声,语出《水经注·江水·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鸟道、猿声为烘托,描写巫山巫峡的高深险峻,

  • 爨犀

    传说东晋骠骑将军温峤过牛渚矶,燃***下照矶水,辄见水中诸怪。见《晋书·温峤传》。后常用以喻洞察奸邪。杜甫《覆舟二首》之二:“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

  • 何仲宣

    【介绍】:唐代诗人。宣,或作諠、谊。生卒年、籍贯不详。武德、贞观间人。《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

  • 浪生湓浦千层雪,云起炉峰一炷烟

    【介绍】:来鹄《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腹联。湓浦为江州(今江西九江)附近之江名,炉峰即江州附近庐山之香炉峰。湓浦江上汹涌浩荡,浪长如积雪层叠;香炉峰上云雾缥缈,如一炷轻烟。诗极言江州山水之美,取象壮

  • 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

    【介绍】:杨凌《秋原野望》诗句。二句借傍晚于秋原野望时所见天净峰清景色,抒发浓郁的怀归之情:眺望家乡而视线为乱山阻隔,愈见思乡之愁。语句洗练晓畅,风格含蓄蕴藉。

  •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

    何焯撰,崔高维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8月出版,为《学术笔记丛刊》之一。该本乃据光绪六年(1880)重修本整理,共18种、58卷。《昌黎集》五卷(即全书30~34卷),其中赋、诗1卷,杂著1卷,书序1

  • 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

    【介绍】:羊士谔作。台,指御史台。萧侍御,即萧祜,博雅好古,尤喜图画。遇,乃“寓”之讹。寓直,即值夜班。元和初,羊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内供奉,萧亦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二人为同僚。诗人以所见山水画起

  • 刘得仁诗

    诗集。唐刘得仁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得仁诗》一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著录相同。《唐才子传·刘得仁》谓“有诗一卷行于世”。但宋明旧椠未见传世。刊本有清刘云份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