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哆讹起义

哆讹起义

西夏仁宗时党项人民起义。西夏封建化过程中,新兴的党项贵族与汉族地主官僚相勾结,残酷剥削压迫人民。仁宗继位后,又连续发生旱灾、地震,人民更加无法生活。大庆四年(公元1143年)七月,哆讹领导威州(今宁夏中卫东)大斌部,静州(今宁夏灵武北)埋庆部,定州(今宁夏平罗)篪浪部和富儿部等,同时发动起义。义军大者万人,小者五六千人,直取州城,屡败官军。十月,朝廷命任得敬领兵采取军事镇压与分化瓦解相结合的策略,将起义军各个击破。但定州篪浪、富儿部仍凭险顽强抵抗。后遭官军夜袭,哆讹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班匠银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

  • 广学会

    英美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设立的编印宗教书刊的文化侵略机构。1887年(光绪十三年)山英美传教士创立于上海。会员有李提摩太、韦廉臣、林乐知、丁韪良、李佳白等人。初名为国文书会,后改名广学会。中国海关总税务

  •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又乘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东南、南部和西南边疆也面临侵略威胁,边疆危机全面发生。李鸿章等人主张筹办东南“

  • 千亩之战

    周宣王与姜氏之戎进行的一场战争。《史记·周本纪》: “(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后汉书·西羌传》改称“姜氏之戎”为“申戎”,并言其为王师所败。近年陕西周至、眉县一带出土申伯所

  • 成康之治

    西周成王和康王时期,上承文王、武王的功业,对内奉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缓和阶级矛盾,对外继续武力征服,控制异邦,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史记·周本纪》夸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 刑错四十年不用”。后人

  • 子产不毁乡校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善于采纳批评意见的故事。乡校即基层行政单位乡的学校,郑国人常在那里游学聚会,议论当朝执政。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子产的威信,劝子产毁掉乡校。子产说: “人们早晚办完事情后聚游于此,以议论

  • 克林德事件

    1900年6月19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太后感到权位受到威胁,决定对外宣战,并照会各国驻华使节在二十四小时内离京赴津。各国公使联名函复总理衙门,请求延期赴

  • 门户开放政策

    亦称海约翰政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提出的侵华政策。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美西战争后,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关岛群岛和菲律宾作为侵略亚洲的跳板。1899年9

  • 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觊为建立个人独裁统治而制订的文件,又称《民三约法》,俗称《袁记约法》。袁世凯在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解散国会,撕毁《临时约法》,召集御用的约法会议,炮制出为实现其个人独裁统治的《中华民国约法》,

  • 潞川之战

    前秦与前燕间的战争。襄邑(今河南睢县西)战后,前燕国力日衰。建元六年(公元370年)四月,前秦王苻坚,派王猛、杨安率军六万,兵分两路,大举攻燕。王猛率主力攻克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杨安攻克晋阳(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