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经界推排

经界推排

又名推排经界,简称推排法。南宋末年分区逐级检核官、民户田庄,厘定赋税的措施。南宋绍兴以后历次实施经界法,均遭官僚豪绅强烈反对与抵制破坏,成效甚微。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贾似道推行公田法后,次年九月,又行经界推排法于诸路。其法:以县统都(乡村保以上基层单位),以都统保,依据宁宗嘉定时的经界帐籍,逐户订正核对田亩税色,载之图册,以期做到民有定产,产有定税,税有定籍,无有隐田逃税之患。但既不再对田地实行逐丘打量,则乡都官及富豪大姓尽可借机使自己隐田漏税合法化,使贫民百姓尺地寸土皆有税。故赋税仍不得其实,不见其均。

猜你喜欢

  • 习文教起义

    清咸丰、同治年间山东邹县农民起义。习文教系白莲教支派,其首领宋继鹏在邹县东部传教,所得信徒颇众。1861年春,(咸丰十一年春),捻军由苏、豫北上入鲁作战,宋继鹏率徒众起义,攻克邹县。清钦差大臣僧格林沁

  • 雷再浩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湘桂边界的农民起义。首领雷再浩,湖南新宁黄背峒人,瑶族,青莲教首领。1847年10月(道光二十七年九月)雷再浩因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压迫,在黄背峒聚众起义,后至广西全州、梅溪口等地,与李世

  •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

  • 粤学会

    清末粤籍旅京人士组织的维新团体。强学会被封后,康有为“欲续强学会之旧”,既上书求变法于上,又开会振士气于下。为了借助于会馆开导粤籍京官支持变法,康有为于1898年1月5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邀

  • 厉王专利

    周厉王统治期间,贪婪暴戾,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利用谋生,借以盘剥人民。这种作法是违背周族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之利的古老典章制度的,因而《国语·周语》又说“厉始革典”

  • 国相制

    女真族原始社会晚期制度。又称固论国相制、国论勃极烈制。约始于昭祖石鲁时期。国相为军事部落联盟首领都勃极烈之辅佐,权位极重。初由部落联盟首领主持遴选,后渐固定于有权势家族中世袭。金建国后并入勃极烈,性质

  • 典礼院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礼部原来所掌管的学务和部分外交事务,在中央机构变动中陆续划归其他有关衙门管理,礼部职掌只剩下典礼事务,已非国家行政,与各部职掌不相称,遂于1911年(宣统三年)改礼部为典礼院,设掌院

  • 林桂芳、赵良钤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林桂芳、赵良钤,广东新会人。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三月,林桂芳、赵良钤在新会聚众起义,建国罗平,年号延康,拥众万余。后被同知广东宣慰司事王守信等镇压,林桂芳等被俘牺牲,起义

  • 平定李师道

    宪宗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之后,诸藩力表归顺,淄青(治今山东益都)节度使李师道主动献沂、密、海三州, 以表诚意。后李师道自恃有十万强兵,又拒献三州。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宪宗下诏罪李师道, 命田弘正、

  • 鲁(徐园朗)

    隋末山东义军首领徐园朗于唐初建立的政权。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徐园朗据兖州(今山东兖州)起义,拥众二万余,依附李密。李密败,又归王世充(一说窦建德)。后降唐,任兖州总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