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韩陵山会战

韩陵山会战

北魏末年高欢与尔朱氏联军的一次大战。河北起义失败后,二十余万六镇兵民被迁至山西,他们武装反抗二十六次,均遭失败。时,晋州(今山西临汾东北)刺史高欢,向掌握朝政的尔朱兆建议,实行安抚政策。尔朱兆便令高欢统领恒、燕、云三州(今山西大同东北、河北涿鹿、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的六镇兵民,并允许率领他们到河北就食。高欢将三州的六镇兵民加以部勒,组成军队,又取得冀州(今河北冀县)大族封隆之、高乾、高昂和赵郡(今河北赵县)大姓李元忠的支持,于建明元年(公元531年)十月立魏宗室元朗为帝,同尔朱氏公开对战。先于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大败尔朱兆,获其甲卒五千余,既而攻克河北重镇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永熙元年(公元532年)三月,尔朱氏在尔朱世隆的策划下,由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等组成二十万联军,会于邺城,与高欢决战。时,高欢战马不及二千,步兵不足三万。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高欢远择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这一有利地形,大败尔朱氏联军,尔朱氏旋即覆灭,北魏政权落入高欢之手。

猜你喜欢

  • 薙发令

    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推行剃发的命令。清军入关后,对内地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人剃发即其突出表现之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一度颁布剃发令,后因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

  •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日本退还甲午战争中割占的辽东半岛,以争夺侵华权益的事件。沙俄早就觊觎中国东北。中日马关议和期间,它闻知日本议割辽东半岛,即一面对日本施以军事威胁,一面拉拢列强中其他国家以共同

  • 梁氏专权

    又称梁氏之变。汉章帝时,梁竦女为贵人,生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梁氏蒙恩赏,一门三侯位特进,由此而盛。梁商二女,一为汉顺帝皇后,一为汉桓帝皇后。梁商、梁冀父子以外戚之贵相继为大将军,秉掌汉政二

  • 甘英出使大秦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都护掾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帝国)。甘英出龟兹(今新疆库车),经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过无雷(今帕米尔)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出木鹿城(

  • 岐阳之盟

    周成王召集诸侯举行的会盟。又称“岐阳之蒐”。《左传》昭公四年“成有岐阳之蒐”,蒐即检阅诸侯车马,岐阳即今陕西岐山南的周原。《国语·晋语》记载这次盟会的情况说,楚国作为荆蛮,被排除在盟会之外,只能帮助筹

  • 忠义巡社

    宋代民间抗金军事组织。北宋末至南宋初,金军大举攻宋,河朔各地人民纷纷自动拿起武器,结为“巡社”,奋力抗金。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高宗赵构采纳张悫建策,令诸路、府、州、军巡社均以“忠义”为名号

  • 乾兴限田

    宋仁宗即位初的限田事件。宋代根据人户占有田地及财产多少确立户等,科派差役。但占有大量土地财产的品官以至衙前将吏皆有免役特权,且荫庇有产之家(包括一般地主及自耕农),逃避科差。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不利于

  • 国民宪政会

    清末保皇派的政治团体,又称帝国宪政会。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继续坚持改良主义路线,吹捧清帝载湉“圣德”,在海外组织保皇会。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康、梁等大

  • 李原起义

    明中期荆襄流民起义。李原,河南新郑县人,原在刘通部下。刘通起义失败后,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月,与小王洪、石歪膊等人在南漳(今湖北南漳西北)、内乡(今河南内乡)、房县(今湖北房县)等地,号召饥

  • 王薄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之一。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十月,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起义,自称“知世郎”,又做“无向辽东浪死歌”,避征役者多往归之。起义军活动于齐、济二郡(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