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宋陈师道撰。任渊注。任渊,生卒年不详,字子渊,新津(今四川新津县)人。绍兴元年(1131),以文艺类试有司第一。官至潼川宪。任渊生南北宋间,去元祐诸人不远,对同时所周旋者亦能一一知其始末。故所
一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壬庵,诸城(今属山东)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广东西宁知县。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水西纪略》、《暑窗臆说》、《星余笔记》等。本书记
十六卷。清凌忠照、张绍铭编。二位编者生卒年、号和生平事迹皆不详。此书与敬修堂编目、蔡启盛检目又有不同。其以十三经为序,每经为一卷,唯《春秋》一卷,加列三传。《大戴礼记》一卷,列《礼记》之前。至于单词只
①八卷。李莳修,旷敏本纂。李莳,字环青,号七松,浙江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举人,曾任祁阳县知县。旷敏本,翰林院庶吉士。《祁阳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山
八卷。清戋千仞(生卒年不详)撰。千仞字涵斋,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古人曰,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以音乐分诗为三类,赋比兴为诗经写作手法。朱熹曰:“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
见《元朝野诗集》。
九十八卷。清叶沄撰。沄字蕃久,号松川,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温公《通鉴》,朱子《纲目》,年经月纬,学者所宗,为外纪、前编、续编所不及。“纲鉴”之名,为《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
五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另有《易古文》,已著录。李氏认为《周礼》乃“古周官底簿”,其自序称,曾作《周礼笺》,“复以其余,摘取注中经文互异之字而笺之”,而成此书。李氏又说,过去人们对《周礼
一卷。清帅念祖(生卒年不详)撰。帅念祖,字宗德,号兰皋,奉新(今江西奉新县)人。雍正年间,中进士。《区田编》是帅念祖推广区田法而著的普及性读物。全书首先为区田图,接着讲种植、用粪、浇灌、积水的方法。并
不分卷。清王金城(生卒年不详)撰。金城四川巴县人,时当光绪间。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篇根据《说文自序》所举转注之例,述其本义及与诸书分界,并将转注字一一胪列出来,以为标准;下篇据曹仁虎《转注古义考》对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