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乘方捷术

乘方捷术

三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邹伯奇,字特夫,又字一鹗,广东南海人,通经博古,尤擅算学,与夏鸾翔、丁取忠等名家交往甚密,在南方沿海诸省颇负盛名。曾于1866和1868年两度被朝廷召任北京同文馆教习,邹伯奇淡于利禄,坚以疾辞不就。他以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释儒家经籍中的有关部分,撰有《学算一得》二卷,《补小尔雅度量衡》一卷,《乘方捷术》三卷,《测量备要》四卷,《格致补》一卷,《对数尺记》一卷,《周髀算经考证》一卷,《磬求重心术》,《弧线格》一卷。《乘方捷术》是邹伯奇在戴煦《续对数简法》的基础上,对二项式的n次根与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所作的进一步探讨,从而扩大了它们的应用范围。他在该书卷二中写道:“对数者,设假数与真数相对立为表,以备加减代乘除之用,故名对数表,创自西人讷白尔,其初为表也,以真数开九乘方极多次所得方根零数,即为对数,故名自然对数。今西书称为讷表对数。〔即戴氏所谓假设对数〕。后有佛拉哥以讷表对数十之对数是2.302585,不便进位,乃改十之对数为一,百之对数为二,……是为十进对数,始刻于荷兰,乃流入中国,即今数理精蕴之十万对数表是也。〔即戴氏所称定率对数〕。”邹伯奇未十分深通对数的创立和发展史,此处所说的佛拉哥是得自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详见《几何原本》辞条)所撰写的《数学启蒙》(1853)一书。由此也可推知邹伯奇撰书时间当在此之后。在《乘方捷术》中,他给出了二项式n次根的展开式共4个:(1)、(2)式:。(3)、(4)式为:。在此基础上,他举例:“以二为实,开无量数乘方之根”,从第(1)式,m=1,n为极大时,则n+1与n约略相等,2n+1与2n,3n+1与3n等亦约略相等,故有。如n=2,则得loge2=0,69314718055994638。在卷二中“有大小两真数,求对数较法”,邹伯奇立三术,均为把对数展开为幂级数的基本公式,即当m>n>0时,其可表为:(1);(2);(3)。在求对数较第四术注称:“此又于前三术,连求三数之较。”后面还给出例题如“有对数较,求大小两真数之比例”等,显然为上三术中前两式之反函数。邹伯奇的《乘方捷术》是对戴煦在对数方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在我国普及和推广对数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反映出我国数学界在引进和消化西方对数知识的水平。《乘方捷术》的版本有1873年《邹征君遗书》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与严敦杰处;《古今算学丛书》本;《中西算学丛书初编》本。

猜你喜欢

  • 罗氏识遗

    见《识遗》。

  • 识仁定性解注

    二卷。明何祥(生卒年不详)撰。何祥字克斋,内江(今属四川)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此书后有罗节所撰的《跋》称,何祥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入太学。时欧阳德为祭酒,欧阳德受业于王守仁,以信守师

  • 传疑录

    二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杂论经说异同,兼及史事,于前代宗室恩数等杀之制,叙述尤详。如:宋制亲王之子,不封郡王,亲王既没,不立嗣王。王安石在熙宁间,裁减宗室恩数,三学

  • 孝经刊误参解

    一卷。清王尔翼撰。王尔翼字虞肱,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孝经刊误》系朱熹所作,前为经后为传,王尔翼疑此说未确,因而《孝经刊误参解》一书不分经传,而以刊误所定之经为第一章,刊误以“闺门”以内二十四字为传

  • 锡金志外

    五卷。清华湛恩(沐云叟)纂。此志前端列序文一首,末署道光癸卯沐云叟自叙,无姓氏。沐云,乃华湛恩,字孟起,江苏无锡人,官太和县教谕。华氏家藏书万卷,邑中掌故无不精熟。著者自叙云:“尝编读前志,参稽往籍,

  • 石屋诗钞

    八卷。补钞一卷。清魏麐徵(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魏麐徵,字苍石,江苏溧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邵武府知府。此集第一卷与第八卷与其他六卷排目不同,其总题为《杂诗》。其他六卷分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窟

    十五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胜鬘师子吼一乘方便方广经宝窟》一书,作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初以五门略明玄义,即一释名题,二叙缘起,三辨宗旨,四明教不同,五论经分

  • 唐诗所

    四十七卷。明臧懋循(?-1621)编。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国子监博士。著有《负苞堂集》。此集共十四门。即古乐府、乐府系、三言四言古诗、风体骚体古诗、五言律诗

  • 补梁疆域志

    四卷。清洪孙(1804——1859)撰。洪孙,字子龄,一字芝舲,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地理学家。少孤,刻苦自励,精研古代地理学,著有《战国地名备考》等书。是书鉴于东晋十六国以来,州郡县的所属更改频繁,

  • 仪礼郑注句读

    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1612-1678)撰。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汗漫。山东济阳人。隐居教授,不求闻达。博学多识,尤精《三礼》,其学守程、朱之学。曾参加编修《山东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