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峰精舍自课文

九峰精舍自课文

二卷。清王棻(1829-1899)撰。王棻字子庄,号耘轩,浙江省黄岩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主九峰精舍及清献、文达诸书院讲席,光绪二十四年(1898)赏加内阁中书衔。王棻论学不立门户,为文朴实,持论通明,援证详确。此书是王棻掌教九峰精舍时的自课之文。其中如“说六宗”,力主张髦“三昭三穆”之说,并增以四证:一考本经,二考群书,三考字义,四考礼义。认为古制天子有七庙,文祖以外,即是六宗。又如“辨七世之庙”,谓天子七庙,为唐虞及三代之通礼。《吕览》言“五世之庙,可以观怪”,对“万夫之长,可以生谋”言,“万夫之长”即诸侯,则《吕览》所言《商书》,必是汤为诸侯时之书,那么,《仪礼·丧服小记》所举“四庙”,即非常礼,且有错简。又如“解西伯既戡黎”,根据《汉书·地理志》,“黎”属商朝之冀州,非雍州牧伯所得而成。因此,《尚书·西伯戡黎》中的“西伯”非周文王而是周武王。又据《竹书纪年》载,帝辛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更可信“西伯”是周武王。此篇纠正了郑玄之注及回护郑注者之误。此书中也有刻意求新,不可置信之处,当明辨慎思。《九峰精舍自课文》有光绪二十三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常建诗

    三卷。唐常建(约749前后在世)撰。常建不知其字,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知其于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终于盱眙尉。故人称为“常尉”。此集乃毛晋汲古阁所刊,共三卷,

  • 正思斋杂记

    二卷。明刘教(生卒年不详)撰。刘教,字因吾,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据书中称孝宗为今上,知刘教为弘治中人,其事迹不详。此书二卷,杂论古今轶事,颇为尊崇道学。其开卷引陈亮之说,以岁建干支推宋,元、明国

  • 法书名画见闻表

    一卷。明张丑(生平详见《清河书画舫》)撰。是仿米芾《宝章待访录》之例,变而为表。表中共分四格,第一格是时代,第二格是亲眼所见,叫作“目睹”,第三格是听说的,叫作“的闻”。第四格是总计每一朝代书画总数,

  • 文通

    三十一卷。明朱荃宰撰。朱荃宰,字咸一,黄冈(今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所著有文、诗、乐、词、曲五编,并以通名,见于自序。而《文通》独先刻成。其书取古今文章流别,及诗文格律,一一为之条析。欲仿刘勰

  • 易赘

    二卷。清王艮撰。王艮字无闷,号不庵,安徽歙县人。该书每条都泛论易理,不标经文。凡是与他人问答书中有论及易的,也都节录收入进来。自序说,“汉儒乱其数,宋儒凿其理,其有合于易而不失厥旨者,要非全易矣”。但

  • 尔雅经注集证

    三卷。附《音释》一卷,清龙启瑞撰。龙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属广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卒于官。研精小学,著《古韵通

  • 魏稼孙全集

    无卷数。清魏锡曾(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杭州市杭县)人。是书凡四种:《绩雨堂碑录》、《绩雨堂题跋》、《绩雨堂诗存》、《绩雨堂文存》。《碑录》数百篇,包括:隋、唐等各朝碑录,按

  • 朱子四书语类

    五十二卷。清周在延编。在延事不详。该书取《朱子语类》中《四书》诸卷刊行,无所损益,亦无考订发明。

  • 尚书集解

    二十卷。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道人、退道人等。益都(今属山东省)人。因其家世隶上林苑籍,故自称北平人。清代著名学者。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兵科给事中

  • 古今韵分注撮要

    五卷。明甘雨撰、陈士元注。甘雨字子开,永新(今江西永新县)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由翰林院检讨,谪德安府推官,迁南京刑部郎中。是书博采经史子诗赋中通叶之字,详注出典,依今韵一百六部分隶之,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