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云庄礼记集说

云庄礼记集说

十卷。元陈澔(1261-1341)撰。浩字可大,号云庄,一号北山,江西都昌人。澔少承家学,好学博古,宋末隐居不仕,授学乡里,学者称为经师先生。是编书名取之于己号,成书于至治三年(1322),集有元以前各家《礼记》之说,却较之卫湜《礼记集说》简约易懂,益于初学者阅读。是书撰成后并未被时人所重,直至明初胡广等修《五经大全》时收于其中而大行于世。元延祐科举之制,《诗》、《易》、《书》、《春秋》皆以宋儒新说与古注疏互为参稽;只《礼记》以古注疏为据。浩之《集说》虽成于延祐之后,却不为儒者所用。因浩父大猷师从于饶鲁,鲁为黄干弟子,而干又为朱熹之婿,故《五经大全》之中《礼记》遂以其说为主,并用之于科举取士,习诵试用之间流传于世,可见其说得之以朱子余荫而盛传。浩注之浅显简便为历来《礼记》研究者莫比,然其注亦颇多不足,考证失之精当;援引资料常出于典籍之外,且多有谬误,疑为作者相撰或另有印本;说礼无据,略度数而推义理,发明之说更为罕有;以注《孝经》、《论语》之法笺释经文,少有学术价值。故虽列于学官,却时有后学者讥之。清人纳兰性德为驳正其不足撰有《礼记陈氏集说补正》一书(入《通志堂经解》中,又名《礼记集说》)。有元明刊本(前有凡例若干条,今通行本已不存),建安郑德明刊本,许氏有正德十二年刊本,嘉靖丁亥南安府六老堂刊本,嘉靖丙辰刊本,并三十卷袖珍刊本,传本有康熙十六年(1677)朱锡旗刊本,清扫叶山房刻本及光绪十年(1893)江南书局重刻本等。

猜你喜欢

  • 辨惑续编

    七卷,附录二卷。明顾亮(生卒年不详)撰。顾亮字寅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以文而著名,遍游江淮,力学行义,后入林屋山。正德(1506-1521)中,况钟知苏州,顾亮应请作幕僚。著有《东斋集》、《家范匡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

  • 对问编

    八卷。明江应晓(生卒年不详)撰。江应晓,字觉卿,徽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嘉靖末官涪州州判。此书取史籍所载天文、地理、人物、杂事,分条立说,议论多偏驳不纯。书首有江应晓自序一篇,文字颇为聱牙,内容无甚可

  • 校元刊本韩诗外传

    十卷。汉韩婴撰。黄丕烈根据元代刊本和毛氏《汲古阁钞本》对袁廷梼王砚斋旧藏本进行了校补,江都人秦更年予以刊印。本书有秦更年作的序言和瞿中溶和顾广圻所作书跋。与其他版本相比,此本补正了不少遗误,较为准确。

  • 集程朱读书法

    一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作者针对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中“主于静悟,以读书为粗迹”的观点,摘取朱熹读书章程等内容来批驳,旨在反对忽视读书这一环节的治学方法。

  • 咫进斋丛书

    三集,三十五种,九十二卷。清姚觐元编。姚觐元字彦侍,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官至广东布政使,著作有《大叠山房诗集》。姚觐元继承家学,收辑整理古籍,对音韵、训诂方面的著作,搜采更多,并且多为罕见的版本

  • 音韵正讹

    四卷。清孙耀撰,同郡吴思本订。耀字廷灿,安徽宣城人。是书按四声析为四卷,以六十五韵为目,平声凡二十九韵,曰天韩元蓝班林阴紬忧胡夫王刚洪公何梭痴畀齐梅姚萧怀皆沙麻蛇遮;上声凡十五韵,曰雨两李鬼草井孔雅扯

  • 开封府志

    三十四卷,明宋伯华修,朱睦挈、曹金纂。宋伯华,字鉴弦,山东益都(今寿光县)人,开封府知府。朱、曹两人《明史》皆有传。《开封府志》明万历十三年(1585)刻印。国内仅北京图书馆有残本十卷,其内容是:卷前

  • 仪礼经传通解

    三十七卷,附《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

  • 性学粗述

    八卷。意大利艾儒略(1582-1649)撰。艾儒略,意大利耶稣会士。1610年抵澳门,在该地教数学。后被派至北京、上海、扬州、杭州及陕西、山西等地传教,1625年应邀赴福州。1638年因遭牵连被逐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