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刻烛集

刻烛集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编。曹仁虎字来殷,号习庵。嘉定(今上海)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南巡,召试,列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二十六年(176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五十一年(1786),督学广东,遭母丧,哀痛过度而死。曹仁虎博学多识,在翰林院时,每遇朝廷大乱,典册多出其手。其尤以诗著称,与王鸣盛、王昶、钱大昕、赵文哲、吴泰来、黄文莲合称“吴中七子”。其诗以吟咏景物,登临凭吊和酬赠唱和之作为主。其写法上宗法唐人。各体之中,以七律较优,凝炼高深,声调清亮。其五律同样具有语言精炼,境界浑融的特点。著有《曹学士遗集》。此编为曹仁虎、王昶、赵文哲、吴省钦、省兰、严长明、沈初、陆锡熊、程晋芳、阮葵生、董潮、汪孟名、陆耀等唱和之诗。王昶有《春融堂集》。赵文哲有《璞庵全集》。省钦有《白华诗钞》。省兰有《听彝堂偶存稿》。严长明有《严冬友诗》。沈初有《兰韵堂集》。陆锡熊有《宝奎堂集》。程晋芳有《蕺园诗集》。阮葵生有《茶余容话》。汪孟鋗有《厚石斋集》。董潮字晓沧,浙江海盐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庶吉士。陆耀字朗夫,号青来,江苏吴江人。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官至湖南巡抚。案汉武柏梁诗,说者谓联句所由昉。自后宋欧阳修,有《礼部唱和集》,载于《宋史·艺文志》,而书不传。传者有邓忠臣等《同文馆倡和诗》。此集为仁虎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三十一年(1766)在都门各种联句之作。日本国相,曾以饼金购之,是为艺林嘉话。至于诸诗,风格相近,无大优劣。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家刻本。

猜你喜欢

  • 本草乘雅半偈

    十卷。明卢之颐(详见《痎疟论疏》)撰。此书是卢氏在其父所作的《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历时十八年增补而成。乘为四数,每药之下原有核、参、衍、断四项说明,故称之为乘;称为半偈,是因此书于明末兵燹,原

  • 博兴县志

    ①八卷。清万云修,迟龙宾纂。万云,辽阳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二年(1673)任博兴知县。迟龙宾,邑儒学训导。万云任博兴知县,正逢奉檄普修郡邑之志,万云即从事修辑,邀集邑中荐绅耆硕,聘用迟龙宾为编辑,广为

  • 鞠通乐府

    三卷。清沈自晋(1583-1665)撰。沈自晋字伯明、长康,号鞠通生、西来公,江苏吴江人。弱冠即补博士弟子员。于书无所不窥,而尤通音律。尝从伯父词隐沈璟先生作东山之游。一时海内南词家,如范香令、卜大荒

  • 蕉雪山房诗钞

    四卷。清张宝屿撰。张宝屿字萼庭。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少时读书养福楼,壮而出游。南穷黔滇,西极关陇。于水见洞庭、彭蠡之大;于山见终南、太华之高。过秦汉之故都,访前贤之遗迹,则所谓卷轴与阅历兼而有之。

  • 雁荡山樵诗集

    十五卷。明章玄应(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玄应,字顺德,东瓯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生卒年不详。恭毅公章纶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累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孙朝凤任福建佥事

  • 弹指词

    二卷。清顾贞观(1637-1714)撰。顾贞观字华峰,一字远平,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内阁中书。十五年(1676)设馆教授于宰相纳兰明珠家,与其子纳兰性德友善。后还乡,构筑“

  • 慈卫室诗草

    一卷。《粤行集》一卷。《讱庵诗稿》一卷。《非庵诗稿》一卷。谭延闿(1876-1930)撰。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字组安,光绪进士,散馆授编修。1912年入国民党,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此诗集四卷,皆谭延闿随

  • 汉武梁祠画像题字补考

    一卷。清陈培寿撰。陈培寿,字辅青,江苏丹徒人。瞿中溶已著有《汉武梁祠画像考》,陈氏在瞿书的基础上又作补考。有石印本传世。

  • 都昌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曾王孙修,徐孟深等纂。曾王孙,字道扶,浙江秀水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汉中司理,康熙十六年(1677)补都昌知县,后升户部主事。徐孟深,字邃友,邑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都昌县志

  •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埤疏》)撰。宋代学者吕祖谦授徒东阳,取《左传》中有关治乱得失的史事,疏说于下,成《左氏博议》(又名《东莱博议》)二十卷。王夫之此书与吕祖谦之书体例略同,以议论为主,多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