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一册(吉石盦影印本)。罗振玉影印。书共十页,前影印原刻拓本,后有宣统丁巳中秋罗氏跋。原刻存《礼记·檀弓》残字一百九十八行,除去漫漶不可辨的,还有一百三十余行。与他以前将《周礼》、《孝经》合印在一起,仅存六十行的《檀弓》残字相比较,多出两倍,与山阳丁晏所藏《礼记》二百一十二纸相比,则相差很远。但丁氏所藏虽多,原刻二体,未经摹刻,此书所存虽少,但从原拓影印,则庐山真面目具存,又胜过丁氏所记。按,北宋石经为古今七种石经之一。自来考石经者,多详于熹平、正始、开成、广政诸石经,而略于北宋石经。今考其所刻经数,据《玉海》记载,“仁宗命国子监取《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为篆隶二体,刻石两楹。”又翟灏《四书考异》引李师《圣记》云:“汴梁旧有六经:《论语》、《孝经》石本残缺漫剥,参政也先帖木儿,慨然以为己任,不数月复还旧观。《孟子》七篇犹阙,然欲增置,而期会拘迫,有司请为后图。”又周密《癸辛杂识》云:“汴学即昔时太学旧址。九经石板,堆积如山。合诸文观之,是其所刻为《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凡九经也。”又考其所书字体,据《玉海》,所言,为篆、隶二体。据周密《癸辛杂识》所言,则是一行篆字,一行真字。可见《玉海》所说的“隶”,即隶楷之隶,亦即周密所说的“真字”,原刻为篆、真两体。又考其刻石年月,据《玉海》云:“至和元年八月十六日己酉,以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克继,书国子监石经。”又云“嘉祐三年五月十五日,王洙荐大理丞杨南仲,石经有劳,赐出身。六年二月五日,国子监言,草泽章友直,篆石经毕,诏补试将作监主簿,友直不愿仕,赐以银币。”可见其所刻,从至和元年起,至嘉祐六年完毕。又考其书写石经的人,据朱翌《猗觉寮杂记》云:“本朝石经,胡恢所书。”又杭世骏《石经考异》引钱唐王延年尝考开封石经云:“《宋史》,仁宋命秦王曾孙克继,与朝臣分隶石经。丹阳谢飶善隶,会国子监立石经,召为直讲。”又据《宣和书谱》载,“闽人章友直,工玉著篆法,与杨南仲篆石,刻于国子监。”可见此石经为赵克继、胡恢、谢飶、章友直、杨南仲所书写。经为九经,字具两体,时历八年。所写之字出于名家,皆可考证。但其所刻之经却不知出于何本。可惜丁氏对于他所藏的三百九十余纸,只记存字同异,未录原文,无由详考。现仅从此百数十行影印本中,知道了经数、字体及其刻经年月、写经姓名,此外还从罗氏跋中,知道其碑石,每石六列,每列三十三行,每行十字。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

  • 居求录

    一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自光绪丙戌(1886)冬至光绪己丑年(1889)间研读经史著作时写成,主要摘录了一些封建士子修身治国的格言,其中有一些则是感于时事而写的警句。另外在“天平景象是衰败根基”一

  • 学舫

    无卷数。清代吴云(1811-1883)撰。吴云见《云谷寺志》条。此书是作者的一读书笔记,全书仿程朱语录体例写成,书中分条,每条标目,内容涉及《易》、《诗》、《书》等方面,有些议论缺乏科学性,如“论河图

  • 青史子

    一卷。题青史氏撰。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引《英贤传》说:“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青史之田,因氏焉。”后人多以此种说法为牵强。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认为,“青史氏”应是古代一

  • 嘉定县续志

    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范钟湘、陈传德修,金念祖、黄世祚纂。陈传德,民国间任嘉定县县长。金念祖,字聿修,邑人。清光绪十四年举人,官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此志承光绪志而续修,其意旨盖网罗光、宣两朝

  • 春秋义

    十五卷。清孙嘉淦(1683-1753)撰。嘉淦字锡公,号懿斋,太原府兴县(今属山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定。著述还有《南游记》、《成均讲义》、《南华通》等

  • 梧笙馆联吟初辑

    二卷。清李星沅、郭润玉撰。李星沅,字子湘,别号石梧,湖南湘阴人。生卒年不详。道光进士。由编修累官两江总督。卒谥文恭。著有《李文恭公诗集》。郭润玉字笙愉,湖南湘潭人。陕西户县知县郭汪灿之女,李星沅之妻。

  • 平乐府志

    ①二十卷。清胡醇仁纂修。胡醇仁,字令远,号静斋,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监生,雍正二年(1724)任平乐府知府。旧平乐府志抄本仅三册,分三十一类,一册不足百张,前无序文,既断且烂,不可句读,不知其始

  • 农学津梁

    一卷。英国恒里汤纳耳(生卒年不详)撰,美国卫理译,清汪振声笔述。恒里汤纳耳,生平不详,疑即撰写《农学初级》的旦尔恒理。《农学津梁》共六十章,主要是谈论土壤、植物和肥料,内容与《农学初级》大同小异。有光

  • 订补浯溪集

    二卷。明陈斗(生卒年不详)编。陈斗,字民仰,祁阳(今属湖南)人。官永宁县主簿。浯溪,水名,源出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江,水清石峻,唐代诗人元结爱其景致,居于溪畔,并起此名。他的《中兴颂》、《颜真卿书

  • 医津筏

    一卷。清江之兰(生卒年不详)撰。江之兰字含微,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此书共四十篇。每篇均以《内经》之言为主,引证经文数言,而后分条疏论。有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