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石经略

历代石经略

二卷(光绪九年陈州刻本)。清桂馥(1736-1805)撰。馥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此书根据顾炎武《石经考》、《金石文字记》、朱彝尊《经义考》诸书以及当时诸儒之说,而加以论述。内容包括上下七代。其中所列诸条分为三类,一不言汉石经为一字三字;二误以汉石经为三字;三考定汉石经为一字。尽破前人之惑,极为精审可据。书中还附有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以证明称汉石经为鸿都石经是错误的,也很详备。只是对于魏三体石经,此书引证并信从了朱彝尊的观点。朱说:“按魏石经本属三字,惟《典论》一卷乃一字耳。世传经为邯郸淳所书,而《晋书·卫恒传》谓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其非淳书明矣。《赵至传》云:‘年十四,诣雒阳,游太学,遇嵇康於学写石经,徘徊视之不能去。’嵇绍亦曰:‘至入太学,睹先君在学写石经古文。’然则正始石经,实康等所书也。”但是,根据《晋书·儒林传》,赵至死于太康中,年三十七。姑且假定他是正始九年生的,太康二年死的,恰好三十七岁。魏石经立於正始中,当时赵至还未出生,怎么会有遇见嵇康写石经的事呢?必定是传闻失实,不可依据。至于晋石经,恐怕也并无其事。瞿中溶《汉石经考异补》说:“顾亭林《石经考》以《晋书·裴传》之语,即列为晋石经。愚谓裴之刻石写经,殆是因奏修国学,并写刻石经缺失者,以补完之耳。或实有别刻之意而未行,故於晋书本纪,洎他人传,皆未之及。岂可即据以为晋有石经之证。”瞿氏之说是对的,桂氏此书沿袭了顾氏的错误。至于桂氏认为顾氏於唐石经据补本校勘,故多不合,则足见桂氏还是自具慧眼,不是尽随人作计的。至于孟蜀石经,刘体乾所藏的宋拓本《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残卷,经、注共有四万六千四百多字,这些桂氏不及见,自然无从论之。金石经即宋嘉祐二字石经,丁艮善(即代吴重熹校刻此书者),在书后附识曰:“《春明梦余录》言,九经石刻,旧在汴梁,金人移置于燕,今不复存。盖燕之石经,即宋汴学二体石经,杨南仲所书者。金人但移《礼记》《春秋》等石,余者仍留汴学,后或移於他处。今祥符尚有《周易》残石,《尚书》残石,陈留又有《周礼》残石可证。然则燕学石经,既非金刻,不得曰金石经。”这确实可以补正桂书。

猜你喜欢

  • 文苑楂桔

    二卷。作者不详,书成于明代。传奇小说集,收唐人传奇及明人小说计十九篇,其中唐人传奇占十之七八,概抄录《太平广记》,文字上没有加工整理。所记明人小说《负情侬传》与明宋幼清《九籥集》卷五《负情侬传》同,为

  • 蛣蜣集

    八卷。明郑若庸(约1535前后在世)撰。郑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年十六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隐于支硎山,后为赵王厚煜所聘,为之著书。著有《蛣蜣集》、《北游漫稿》、《美隽》等。

  • 卯洞集

    四卷。明徐珊(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徐珊,号三溪,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官湖南辰州府(今黔阳)同知。著有《卯洞集》。是集凡四卷。卯洞在盘顺中里,介于楚、蜀之间。嘉靖间,徐珊用庙工采木于此处。故积

  • 四言史征

    十二卷,葛震(见《诗史》条)撰。葛震康熙年间著成《诗史》一书,为读史者方便之见,清人曹荃为其作注,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遂改书名为《四言史征》。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

  • 续金瓶梅

    十二卷六十四回。题“紫阳道人编”,紫阳道人乃清丁耀亢别号。丁耀亢(1599-1670),字西生,号野鹤,别署紫阳道人,又署木鸡道人,明末清初文学家。除该书外,还有《丁野鹤遗稿》、《天史》、《出劫纪略》

  • 豫章诗话

    六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专记豫章(江西南昌)一地的诗坛情况。所录历代诗人,皆与豫章有关,或为豫章之人,或曾在豫章任职,或曾到豫章游历,颇有地域特色。书中内容辑自他人著作,采自郡县志书

  • 荆溪外纪

    二十五卷。明沈敕编。沈敕字克寅,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此编辑录其邑艺文人物,上起汉,下迄明。共诗十一卷。词赋、碑铭、序、奏议、书、题跋各一卷、记、传各二卷、风土记拾遗、纪遗杂说各一卷。采摭颇为详赡。

  • 晋石厂丛书

    十种,十一卷。清姚慰祖编。姚慰祖,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其父姚觐元曾刊刻《咫进斋丛书》,收书数百卷,多坊间流传的著作。姚慰祖承父志,又刊刻《晋石厂丛书》,共十种:梁阮孝绪《七录序》一卷、清顾炎武《九经误字

  • 诊宗三味

    一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又名《石顽老人诊宗三味》。张氏认为人身有病,莫不见之于脉。但当时的某些脉学著作却颇多疏漏谬误之处,于是编撰此书。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全书共三万七千字,以

  • 三仓训诂

    一卷。魏张揖(生卒年不详)撰。清任大椿辑。张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北)人,一说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明帝太和(227-232)中为博士,著有《广雅》、《埤仓》、《难字》、《误字》等。除《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