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双溪集

双溪集

① 十五卷。宋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其生平履历不详,曾著有《栾城遗言》一卷,中间辨论文章流别及古今人是非得失,最为详晰。所著《双溪集》中,有上秦桧二书及庚申年拟上宰相书,皆极言和金之利,所以归美秦桧省无所不至。另有进取策一篇,务言攻刘豫以图金。前后议论自相矛盾,可谓应时之篇,实有愧乃祖。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诗文雄快疏畅,以词华而论,终为尚有典型,不可因人而废。”。著有《《双溪集》十五卷。今有《四库全书》本和《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② 八卷。明杭淮(1462-1538)撰。杭淮,字东卿,号复溪,江苏省宜兴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在任云南提学副使时,为发展边疆文化作出过一定的贡献。累官至右副都御史。杭淮性好吟咏,与李梦阳、徐祯卿、王守仁等递相唱和。其诗学观点与前七子相近。他的古体诗颇有汉、魏风范,写得体健格清;他的近体诗也有盛唐的韵味,写得意境浑成。陈田在《明诗纪事》中评论说:“东卿诗,不事叫嚣,自饶古格,在七子派中与大复(何景明),昌谷(徐祯卿)为近。”此集为杭淮之弟杭洵所编,于嘉靖年间刊刻行世。前有嘉靖十四年(1535)王慎中序和林东海跋,题为《杭双溪先生诗集》,辑入杭淮所作诗文共八卷。此本为朱彝尊曝书亭所藏,卷末有朱彝尊手题两行,称:“康熙辛巳(1701)九月十九日,竹垞老人读一过,选入诗综一十四首。”朱彝尊还对集中诗作略加改动,如其中《打牛坪》一诗,第三联原本是“碧嶂自云生”,而朱彝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过访》诗第三联原本作“野竹过墙初挺秀,”朱彝尊改为“挺拔”。朱彝尊还在《静志居诗话》中评价杭淮的诗说:“双溪词极其遒炼,如茧丝抽自梭肠,似涩而有条理。五言尤擅场,可亚少谷。”有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猜你喜欢

  • 文苑英华钞

    四卷。宋高似孙编。高似孙生平事迹详见《剡录》。此书主要采摘《文苑英华》中典雅字句可供文章之用者,重新编排而成。体例略仿洪迈《经子法语》,全部为摘录抄合成编。书中所录间有与他本不同之处,如,吕令开莲峰赋

  • 补疑年录

    四卷。清钱椒(生卒年不详)撰。椒字颂春,浙江平湖人。该书补钱大昕《疑年录》,共得四百余人。考据精严,不在钱氏之下。现有抄本。

  • 礼记熊氏义疏

    四卷。熊安生(497-578)撰。马国翰辑。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从房虬受《周礼》,事徐遵明,服膺历年,后受《礼》于李宝鼎,遂

  • 经史问

    五卷。清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属今福建省)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曾主持广东粤秀书院。是编五卷系期间与书院众生搜寻研讨经史疑义,以问答式编纂装订成书。所记大部注疏旧义,且多与毛奇龄《经问》重复

  • 文肃集

    二十三卷。明赵贞吉(1508-1576)撰。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内江(今四川省)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著有《文肃集》。是集凡二十三卷,其中诗六卷,

  • 仁聚堂法帖

    八卷。清刘恕辑。刘恕字行之,号蓉峰。所居寒碧山庄,收藏颇富。此帖所收是采取旧刻及自藏墨迹。共成八卷,其中晋唐二卷,宋六卷。晋唐之书是取自《停云馆帖》、《戏鸿堂帖》、《余清斋帖》等。宋代之书多是其自藏,

  • 易经贯一

    二十二卷。清金诚撰。金诚字闲存,华亭人。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记有“略言”六则,“谈余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以及河洛卦象诸图与会讲之语。亨、

  • 中州道学编

    二卷,清耿介(1618-1688)撰;《补编》一卷,清施奕簪撰。耿介字介石,号逸庵,登封(今属河南)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曾师事孙奇逢,后复兴并主讲嵩阳书院,学术上兼合程朱理

  • 桐城轶事

    一卷。撰者不详。桐城为人材辈出之地,该书记明清换代之际诸名贤事迹。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编年体,历记仕于福、唐、桂三藩诸臣,始于顺治元年(1644年)迄于顺治七年。下编为桐城人姓氏,间附小传,注其科甲年代

  • 北山小集

    四十卷。宋程俱(1078-1144)撰。程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今浙江衢州)人。以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后举进士,累迁将作监丞。又以撰述荐,迁著作佐郎。宣和二年(1120)进颂,赐上舍出身,除礼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