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四种

古文尚书四种

二十二卷。清洪良品(1827-1894)撰。洪良品字叙澄,号右臣,别号龙冈山人,黄州(今湖北黄州市)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户部给事中、御史。曾作书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生平著述丰富,重要著作有《古文尚书辨惑》十八卷,《孔子家语验诬记》二卷、《经说征是》一卷,《古韵缓》一卷,《登国奏议》一卷,《古今称谓考》四卷,《诵诗释要》十卷。还撰有《顺天府志》三十余卷,光绪《黄冈县志》二十四卷。东晋梅颐所献孔安国传序的《古文尚书》五十八篇为先儒所伪造。此事自宋代吴棫、朱熹等开始有些怀疑。至清阎若璩进一步引经据古,充分陈述《古文尚书》的多处矛盾原因,从此《古文尚书》之伪遂成定论。后毛奇龄曾作《古文尚书冤词》,努力为之辩解,然不能服众,当然也就难以为之平反。只有方东树在《汉学商兑》中提出了一个折衷的观点;《古文尚书》虽属伪作,然而书中的资料实则出于先秦典籍,况且材料博引翔实,也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洪良品的《古文尚书四种》,广征博引,洋洋万言。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肯定《古文尚书》的长处,也指出《今文尚书》的短处。据他的自序云:“考古文者异说歧出,其大旨不过数端:一曰汉世古文为二十四篇;一曰杜林《尚书》为安国真古文;一曰亡于东汉,晚出古文非汉学;一曰《汉志》古文止十六篇,无二十五篇;一曰魏王肃伪造古文孔传;一曰古文亡于永嘉、梅颐所上为伪本;一曰古文之伪定于朱子。此唱彼和,并为一谈。余特撮其机要。为《考》三篇,《论》三篇,《辨》四篇,《说解》各一篇,务使是非昭然,不容稍有蒙混。”显然,洪良品的这些观点,是根据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的观点而发的议论。洪氏《古文尚书释难》、《古文尚书析疑商是》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当然书中有些说法不一定恰当。《古文尚书四种》目录:清洪良品撰《古文尚书辨惑》十八卷、《古文尚书释难》二卷、《古文尚书析疑》一卷、《古文尚书商是》一卷。此书现有稿本和清光绪年间铅印本两种本子行世。广东东莞伦氏曾取稿本与刻本校勘,其校注题于书眉,并考证了此书篇章次第。

猜你喜欢

  • 三苏全集四种

    二百零四卷。《目录》四卷。清徐陈谟汇编。清弓翊清补编。徐陈谟,湖北浠水人。弓翊清,河南洛阳人。道光时,二人先后任眉州知州。此书即其任知州时所编刻苏洵、苏轼、苏辙文集四种。以前人所刻三苏文集,或分部另传

  • 畏斋集

    六卷。元程端礼(1271-1345)撰。端礼字敬叔,号畏斋。鄞县(今属浙江)人。以荐为建平教谕,迁台州路教授。《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得诗文百余篇,编为六卷。诗二卷,文四卷。其学以朱子为宗,

  • 大学还旧

    一卷。清王廷植(生卒年未详)撰。“还旧”意为圣人之旧,即从旧本,但是书也不尽从旧解。以为《大学》指古圣人之学,《大学》之道,即圣人之道,纲领圣人之学,条目学圣人之学;纲领在止善,条目在格物。“大学之道

  • 泰轩易传

    六卷。南宋李中正撰。李中正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旧本原题作“宋清溪李中正撰”,不确,宋无清溪,实为淳安人。卷末刊福州福清尉李舜举编集,漳州龙溪县尉李熙绩校正及董洪跋。此原为讲义,李舜举编集成书。此书不

  • 韩诗遗说

    二卷。订讹一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又字用中,号拜经,清经学家臧琳的玄孙,江苏武进人。臧庸受业于卢文弨门下,并从钱大听、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

  • 乐述可知

    七卷。清陈本撰。本字汝立,号筠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其好儒学,尤尚谈乐学,所撰《乐述可知》凡七卷,卷一、二为律图及附述,卷三、四为律原及附述,卷五、六、七为律吕。律图系由十二律吕配合诸图,均依据《

  • 仪礼析疑

    十七卷。清方苞撰。方苞生平详见《周官集注》。方苞《三礼》之学,《周礼》较深,晚年自称“治《仪礼》十一次,用力良勤。《仪礼析疑》旨在举出《仪礼》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发明处不少,如

  • 论语类编

    二卷。清戴姜福撰。姜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大学直说》。是书取《论语》本文,分十篇,三十四类。一为圣学,二为教人,三为勤学,四为孝悌,五为君臣,六为交友,七为五性,八为为仁,九为存仁

  • 伤寒分经

    十卷。清吴仪洛(详见《成方切用》)撰。此书为吴氏医学著述第五种。吴氏对喻昌的《尚论篇》推崇备至。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后,纲目已混,错乱不堪,唯喻氏能纲举目张,别开生面,于是仿《尚论篇》,将三百九

  • 刘氏切韵指掌

    二卷。刘廷遴编。廷遴字幼哲,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卷首有赵汝涌、谢鸿宾序文。刘氏在“凡例”中说:“本编系遵《等韵》(宋人作)、两《元音》(旧本唐山樊凌虚于康熙朝著,剔弊本繁阳赵丹宸于嘉庆中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