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残卷

古文尚书残卷

本书为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残卷五,共存《古文尚书》十七篇半。其中甲卷为《夏书》四篇,乙、丙两卷为《商书》七篇,丁、戊两卷为《周书》六篇,另外还有《顾命》篇的残片九行半,都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卫包改《古文尚书》为今文以前的作品。在卫包奉诏改字之后,晚唐五代乃至两宋以后,古文和隶书的《尚书》本子也渐渐不传,在这种情况下,郭忠恕和薛季宣的伪书就出现了。清代乾嘉以后,文字、考据之学兴盛,然而由于没有见到古文本《尚书》,只是根据郭忠恕和薛季宣的本子来研究《古文尚书》。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皆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段玉裁云:“《经典释文·叙录》曰:‘今宋、齐旧本,及徐、李等音,所有古字,盖亦无几。穿凿之徒,务欲立异,依傍字部,改变经文,疑惑后生,不可承用。’按此则自唐以前,久有此伪书,盖集《说文》、《字林》、魏石经及一切离奇之字为之。传至郭忠恕,作《古文尚书释文》,此非陆德明释文也。徐楚金、贾昌朝、丁度、宋次道、王仲至、晁公武、宋公序、朱元晦、蔡仲默、王伯厚皆见之。公武刻石于蜀,薛季宣取为《书古文训》。此书伪中之伪,不足深辨。”(《古文尚书撰异序》)段氏此言,确实非常有道理。现在以此敦煌本《古文尚书》的残卷来比较一下,就知道陆德明所言皆是有实证之语,郭忠恕之伪书,也就大白于天下了。敦煌本《古文尚书》的出现,对于澄清这一历史悬案,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之与郭、薛二人的本子加以对照,不相符合者几乎有十之八九,足证二书之伪,而薛季宣的《书古文训》,则显然是由郭忠恕的《古文尚书释文》一书来的。有了这部敦煌本的《古文尚书》(残卷),也可以证明清人诸说孰是孰非了。现在日本还收藏有《古文尚书》旧时的抄写本,年代与敦煌本的这部《古文尚书》(残卷)大致相仿,二者可以互为参证,配成全本的《古文尚书》。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敦煌卷子本之,今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

  • 历代车战叙略

    一卷。清张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阳城(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浙江巡抚。考此书所载,皆本于宋代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兵制”所载之文,稍加增益,汇成一书而已,而“别

  • 仲贻銮遗诗

    一卷。清仲贻銮撰。仲贻銮,生卒年不详,字金城,江苏泰州人,仲云涧之女,清代诗人。在世二十七年。此书有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为《泰州仲氏闺秀诗合刻集》之一。此书附于其母赵笺霞著的《辟尘轩诗钞》之后

  • 辛酉工赈纪事

    三十八卷。清嘉庆七年(1802)奉敕编。嘉庆六年夏,京师大雨数日,西北山洪暴发,是书即记载了这次抗洪救灾诸多情况,有皇帝依次下的谕旨,有内外臣等的奏折。前有仁宗御制序言,其中有“设遇水旱偏灾,皆应实力

  • 淡友轩读易稿

    无卷数。清徐步瀛撰。徐步瀛又名业煌。字有光,号小蓬。瑞昌人。屡求功名不第,故一志著述。文稿多散佚。此书分四编,第一编为“易说联珠”,意在阐明易理。于每一卦下只注卦名卦画,不录经文,其下则条列其解说,以

  • 七国考

    十四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本书主要根据《战国策》和《史记》,辅以先秦诸子及杂史,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共14门,编载战国时期秦、齐

  • 农务化学问答

    二卷。英国仲斯敦(生卒年不详)撰。英国秀耀春口译,清范熙庸笔述。仲斯敦生平不详。《农务化学问答》采用问答形式,论述了植物、土壤、动物之间的关系,植物、土壤、肥料的性质,植物施用肥料的选择,肥料的制造方

  • 节义录

    二卷。明谢杲撰。杲字青门,福建人。该书记闽中节义之士。凡明代事皆称昭代,或我兵我朝等。惟次序不明,且间有残缺。推其大旨,盖以城守之臣为上,死难之士次之,隐逸逃禅之士又次之,武臣为末。后有跋盛赞谢杲著书

  • 孔子世家后编

    一卷。清张承燮撰。承燮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以《史记》为主,参以《孔子家语》、《孔丛子》、《世本》诸书,分年编次则参酌胡仔《孔子编年》、江永《孔子年谱》,于《史记》及诸家异说,颇有订正。此书有

  • 重学

    十七卷首一卷。英国胡威立(生卒年不详)撰,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口译,海宁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笔述。所谓重学,今称为力学,又名机械学。西方力学传入中国,首推是由德国传教士邓玉函(15

  • 通志堂集

    十八卷。《附录》二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是大学士明珠之子,少有才名,康熙九年(1670)补诸生,贡入太学,康熙十五年(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