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注

周易注

①十卷。王弼(226-249)撰。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义理派《易》学大家。自幼聪慧过人,十余岁就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并对老庄之学极感兴趣。长而好谈论儒道,尚玄谈,辞才辨逸。官至尚书郎,年二十四卒。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穷微论》、《易辨》、《周易大衍论》,后三种已佚。《周易》虽初为卜筮之书,但其中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孔子“赞《易》”,作“十翼”,对其哲学内蕴有所阐述,但并未完全消除《周易》一书的迷信色彩。“及秦禁书,《易》以卜筮之书独不禁”(《汉书·儒林传》)就说明了这一点。汉代,象数学派兴起,著名经学家京房、郑玄、马融、虞翻等创卦气、纳甲、爻辰诸说,又引灾异纬候解说《周易》,离孔子之学越来越远,完全背离《周易》的哲学思想,使《易》学发展误入迷信岐途。王弼力排诸儒之议,重倡义理之学,使《易》学研究风气为之一变。《经义考》卷十引黄宗炎说:“辅嗣生当汉后,见象占之牵强拘泥,有乖于圣教,始一切扫除,畅以义理,天下之耳目焕然一新,圣道为之复睹。”归纳起来,王弼对《易》学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对象数学的穿凿附会给予彻底批判。《周易略例·明象》说:“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喻弥甚。”第二,王弼对孔子《易》学有所发展。明确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等著名论断,丰富、完善了义理派《易》学的理论体系。但是,王弼之说也有消极的一面,即《经义考》卷十引晁说之曰:“《易》杂《老》、《庄》而专明人事,则自王弼始。”以老庄学说中的无为思想解《易》,是抛开《易》学原有的唯物主义思想,而定以唯心主义基调。但总的说来,王弼重兴义理派《易》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功不可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评价至为公允:“平心而论,阐明义理,使《易》不杂于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易》竟入于《老》、《庄》,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瑕瑜不掩,是其定评。”王弼《周易注》,《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六卷,另有《周易略例》一卷。未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晋韩康伯补之,为《系辞注》二卷,《说卦》、《杂卦》、《序卦》另合一卷,计三卷。《隋书·经籍志》别有著录。韩康伯(322-380),晋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名伯,字康伯,以字行。少聪慧,留心文艺。举秀才,征佐著作郎,皆不就。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后曾为豫章太守、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等职。年四十九卒。韩康伯在王弼《周易注》、《周易略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排斥象数学,从义理角度说《易》,对《易》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其不足之处,即《经义考》卷六十九引王祎说:“疏略而无据”,但终究瑕不掩瑜。《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皆著录王弼《周易注》七卷,是合六卷《周易注》与《周易略例》一卷。王俭《七志》称王弼《周易注》为十卷,盖并王、韩之书合为一书计。孔颖达合王、韩之注作《周易正义》,该书大行,诸家皆废。有明赵藩味经堂刊本,明闽刊本,明葛鼐《十三经古注》本,清武英殿仿宋相台岳氏本,万青选稽古楼十三经注本。收入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弼集校释》。②六卷。清李士轸撰。李士轸字嗣香,天津人。光绪庚辰(1880)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此书仅注上下经文,不及十翼。可能是佚书。书中依经立注,明白晓畅,所引多宋人之说,后附自己所得,皆成一家之言。书未刊行,仅见于周馥《周易汇参》中。有家藏抄本。

猜你喜欢

  • 纪效新书

    十八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袭登州(今山东蓬莱)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指挥使,署大宁(今河北保定)都司,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

  • 礼记音义隐

    一卷。谢氏撰,清马国翰辑。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马国翰依据《隋志》两次引用此书:一题一卷,谢氏撰;一题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又根据《唐志》载射慈《小戴礼记音》一卷,认为《隋志》

  • 日涉编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

  • 尚书中候疏证

    不分卷。清皮锡瑞撰。郑玄《六艺论》根据《尚书纬》,声称“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隋书·经籍

  • 历象考成后编

    十卷。清戴进贤主编。康熙朝《历象考成》所述主要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和天文学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望远镜的使用,第谷旧法所测经纬度与实测已出现了差距。乾隆初期不得不采用法国卡西尼的计算方法

  • 东莱集

    四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历太学博士,除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迁著作郎,除直秘阁。卒,谥成,后改谥忠亮。

  • 帝王纪年纂要

    一卷。元察罕撰,明黄谏补。察罕,元西域板勒纥人。博览强记,精通诸国语言。官至商议中书省事。尝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文,并节译蒙文《脱必赤颜》为《圣武开天记》、《太宗平金始末》等。著有《历代帝王纪

  • 雪舫诗钞

    八卷。清周宣猷(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周宣猷(生平详见《柯椽集》辞目)。此集共八卷。所录皆为其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乾隆二十二年所作之诗。分年编次。前七卷名《菤葹小草》,后一卷为《南巡纪盛》。

  • 齐鲁封泥集存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详见《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条。此书所收封泥,主要是根据潍县郭氏之所藏,再加上宣统初年在滕县纪王城新发现的封泥,计汉官印封泥二十一件,汉诸候王属的官印封泥五十五件,汉列侯属官印

  • 春秋左传杜注补辑

    三十卷。首一卷。清姚培谦(1693-1766)撰。培谦字平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清代学者。好刻书,著述很多。有《春帆集》、《自知集》等,合编为《松桂读书堂集》。注《古文》,刻《唐宋八家诗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