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疑义

周礼疑义

十九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仲林,一作中林,号东壁,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官至福建海防同知。是书原为四十四卷,乃吴氏《三礼疑义》之第一部,今缺四至二十八卷。其体例首列经文,次引郑(玄)注贾(公彦)疏及他说,或间下已说,分订义、疑义二例,每多删节移易。前者为所取,间或加案语,后者为所不取,往往掊击甚力。吴氏自序称,“《注疏》大概割裂经文,附会史传。经文史传之不已,又广之以纬书;纬书之不已,又广之以汉法(王)莽制,且又好为武断穿凿之说。其义既紊,其疑益多。”然其说多不足取,如《序官》“乃立冢宰”下,吴氏谓“冢宰、太宰为一”,而其实总领百官者为冢宰,天官之长曰太宰,二者本自有别,不可混一;《内竖》下谓“竖不可以名官”,而《左传·昭公四年》传即以竖为官名,吴说殊误;《训方氏》下,谓郑注“主教道四方之民,与经不符”,然经文明言“正岁则布而训四方”,郑正融会经旨,其说有据,吴说不足取。吴氏又疑《五官·序官》“未必皆礼经之旧”;又疑《士师》邦谍后世为增益;吴氏又谓,《考工记·轮人》“以其围之泐”,围当作径,“五分其毂之长”,长当作径;《辀人》“盖弓象天”以下“疑错简”;《冶氏》“重三垸”,《弓人》“利射深”,“均疑误”,等等。吴氏的这些疑难多不得经旨而妄疑,实不足取。当然,吴氏书中间或亦有足以匡补郑注,或可备一义之说,故孙诒让《周礼正义》间亦节取其说。是书有诒经堂续经解写本。

猜你喜欢

  • 山房集

    九卷。宋周南(1159-1213)撰。周南,字南仲,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少聪颖,从叶适学。绍熙元年(1190)进士,为池州教授,官至秘书省正字。开禧年间召试馆职,因上书对策触怒权要,被罢官。著有《山

  • 学治臆说

    二卷。续说、附说赘一卷。清汪辉祖撰。《学治臆说》二卷,是汪辉祖应其二子继坊、继培之请,将自己平日从政佐治的经验,整理出一百二十则。上卷主要谈及选幕僚、处理政务,而以审案为重点;下卷主要谈及治理恶棍、除

  • 古今事文类聚

    见《事文类聚》。

  • 榕园词韵

    一卷。清吴宁撰。宁字子安,浙江安盐人。是书所以订补沈去矜词韵之作,而上去分列,不统乎平入。分三十五韵部:(一)平声东冬钟;(二)平声江阳唐;(三)平声支脂之微齐灰;(四)平声鱼虞模;(五)平声佳皆咍;

  • 春寒闲记

    一卷。不著撰者名氏。此书卷末自跋称“辛酉三月二十五日记”,署名为“德水”。钱塘厉鹗在后跋中称此书“颇为可观”,后人据此等考证,认为此书当是德州卢世(1588-1653)撰。卢世淮,字得水,一字紫房,晚

  • 修竹编

    一卷。明葛一龙(1566-1640?)撰。一龙,字震甫,江苏吴县人。官云南布政司理间,于崇祯庚辰(1640年)卒于家。一龙以诗闻名吴中,曾著有《尺木斋诗选》、《新诗索解》、《滇茶百韵》、《鹧鸪集》诸书

  • 校注妇人良方

    见《妇人大全良方》。

  • 八指头陀诗集

    十卷。清代释敬安(1851-1912)撰。敬安,俗姓黄,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幼年父母双亡。同治七年(1868)投湘阴法华寺出家,拜东林长老为师。于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学禅守戒,遍

  • 四书大全辩

    三十八卷。附录六卷。明张自烈撰。自烈字尔公,宜春(今江西宜春县)人,崇祯末南京国子监生。生卒年不详。此书就明永乐年间胡广等所修《四书大全》与圣道相违者辩之,标新立异,遭时人诟病。崇祯十三年(1640)

  • 德国学校略论

    二卷。德国花之安(1839-1899)译述。花之安,德国礼贤会教士,汉学家。1865年来华传教,1885年加入同善会,1898年移居青岛,后死于该地。花之安对中国植物学有较深的研究,并发表过许多宗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