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四十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五年(1745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迁内阁学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为官清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直隶学正时,典满州及蒙古童生考试,因主考严格引起贵族子弟不满,考生起哄,使御史上书免他的职。后来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搜得考生夹带,惩罚肇事者,方平息这场风波。典试浙江时,巡抚馈金不受。不得已,巡抚又送二品冠给他,在途中,随员告诉存与,冠顶有价值千金的珊瑚珠,存与便派人到千里之外送还。庄存与为清代今文经学的代表,常州学派的开创者。他通六经,治《易》贯穿群经。虽旁涉天官、分野,但不象汉、宋人参入术数言《易》。著有《彖传论》、《彖象论》各一卷,《系辞传论》、《卦观象解》各二卷,《卦气解》一卷。治《尚书》不分今古文字异同,剖析疑义,深得孔书序义以及孟子论世之意。著《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所著《春秋正辞》不讲汉学之名物训诂,而专讲“大义微言”,是清代今文学的第一部著作。但他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今文学者。庄氏治《诗》则详于《变雅》,发挥大义,著《毛诗说》四卷。另外还著有《周官记》、《周官说》。所著后人编为《味经斋遗书》。庄氏之学传其侄述祖、外孙刘逢禄。自此庄氏之学遂大炽。《味经斋遗书十五种》目录:《易》一,《彖传论》一卷,《彖象论》一卷,《系辞传论》二卷,《八卦观象解》二卷,《卦气论》一卷。《书》二,《尚书既见》三卷,《尚书说》一卷。《诗》三,《毛诗说》四卷。《周官》四,《周官记》五卷,《周官说》五卷。《春秋》五:《春秋正辞》十一卷,《春秋举例》一卷,《春秋要指》一卷。《乐》六,《乐说》二卷。《四书》七,《四书说》一卷。有清道光间宝研堂刻本,及光绪八年(1882)重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天演论

    二卷。英国赫胥黎(1825-1895)撰,严复(1853-1921)译。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者。严复原名完光,字又陵,后改今名。复早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被送往英国留学,学成后回国。从1895年起,

  • 鹿洲公案

    二卷。清蓝鼎元(详见《平台纪略》)撰。记述其知普宁县时所审理案件始末,共计24篇。蓝鼎元号“鹿洲”,故名。有《鹿洲全集》本。

  • 香草校诗

    八卷。清于鬯撰。于鬯有《校周易》已著录。是编从胡承珙《毛诗后笺》之说认为诗序可分为作诗与序诗两类。作诗即专就一事一物比兴成文,所要表述的意志情趣尽在篇句之中。序诗则撮举众诗美刺之意,一诗所歌咏者往往又

  • 麟指严

    四卷。明金兆清授,金盘参订。兆清,吴兴(今浙江吴兴)人。金盘为兆清之子。该书原为兆清口授,金盘加以参定而成。“麟指”即《春秋》经的微言大义。该书阐述《春秋》经义,主要从《春秋》中拟出题目,供读书人科举

  • 称谓考辨

    一卷。清周象明撰。周象明(1634-1691)字韦庵,号悬著,太仓(今属江苏)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不仕,授徒以终。尚著《七经同异考》、《性理发微》、《事迹考辨》。是编辑录称谓之辞,一一考证

  • 通志

    二百卷。宋郑樵撰。郑樵,字渔仲,福建莆田人,博学强记,搜奇访古,一旦遇到藏书丰富之家必借留读尽后乃去。初为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且皆有论辨。绍兴(11311162年)中以

  • 李徵伯存稿

    十三卷。明李兆先(1465?-1514?)撰。李兆先,字徵伯,湖南茶陵人。大学士东阳之子。以荫为国子生,年二十七而卒。《怀麓堂诗话》曾载兆先论诗之语。李东阳所作兆先志文,悼惜特甚。沈周《客座新闻》乃载

  • 王襄敏集

    二卷。《续集》一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生平详见《王太傅集》(辞目)。是集为王越曾孙王绍思所辑之本。第一卷为疏议,皆其处理边务及奏报捷音之文。第二卷为杂

  • 伊阙石刻图表

    二卷。清代关百益(生卒年不详)撰。《伊阙石刻图表》一书,是我国记载龙门石窟艺术之先声。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卷首附有伊阙著名石窟表,著名诸窟所占空间区域。然后,列举名称、位置并加以说明。图的部分,又分为

  • 是庵日记

    十四卷。清杨拥(生卒年不详)撰。杨拥字蔚芝,号是庵。生平亦不详。在卷首所列的引用书目中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可见晚于李渔。此书的内容为采辑诸书,分类编纂。全书分十四门。内容注明所引的书名,并附有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