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威远县志

威远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李南晖修,张翼儒纂。李南晖,通渭人,曾任威远县知县。张翼儒,平襄人。威远县志创修于明中叶邑令汪鲸,至乾隆李南晖任县令时,已二百余年,所存汪志仅有写本七十余页,李遂立意重修邑乘。翼儒系其姻娅,萍踪偶聚,相助为理。二人广搜博采,同时参阅各类史书,终成兹编。《威远县志》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共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序、修纂姓氏、凡例、篇目次第说、诸图。正文分为:卷一,天文志。卷二,地理志。卷三,建置志。卷四,官师志。卷五,食货志。卷六,典礼志。卷七,人物志。卷八,艺文志。此志叙述繁冗,罔知体要。如建置下子目有树艺、惠恤,食货下有支存裁减。风俗入于典礼,人物下虚立理学儒林,艺文首载圣谕,是皆一得自足之儒,凭臆为之,而不知其大乖体制也。各门冠以小引,大多高谈空论,无参考价值。尚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乾隆四十年本。② 六卷,清陈汝秋纂修。陈汝秋,江苏宝山人,乾隆进士,曾任威远县知县。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陈汝秋任县令后,曹吏以志进。陈披阅后,认为该书叙古今沿革,考据多疏,记河道源流,靖委未悉,遂萌重修志乘之心。后逢大府檄所属各送邑志,因取旧志校之,订其讹,辨其实,正其图经,均其道里,癖其伪体,汰其俚词,而成是编。《威远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此志自天文以至人物,条分缕析,眉目清晰,足称精核。各门前冠以小序,侃侃而谈,亦颇蕴籍。可谓简明博洽,笔老气苍,不入寻常蹊径。惟以诰敕冠诸艺文之首,且不过五品以下诰命耳,以此自乱其体,乃使璧有瑕也。尚有光绪三年(1877)重印本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嘉庆十八年刻本。③ 三编四卷,清吴增辉修,吴容纂。吴增辉,阳湖人,曾任威远县知县。吴容,岁贡,训导。兹编为威远县志第三编也。《威远县志》光绪三年(1877)刻本,共四卷。分为:卷一,姓名、凡例;天文志,含星野、井鬼图、井鬼步天歌、井鬼主应,舆地志,含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水道图;职官志,含知县、儒学、汛防、典史,建置志,含城垣、万寿亭、公署、公馆、三费局、街道、社稷坛、神祇坛、先农坛、至圣庙,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奎文阁、武庙、文昌宫、龙神祠、火神祠、地隍庙、三皇庙、李公祠、津梁。卷二,食货志,含物产、仓储、户口、赋役、蠲政、权政、请领、军需、惠恤;学校志,含圣谕楼、申明亭、明伦堂、书院、义学、考棚、教场、演武厅、学额、学田、贫士田、风俗;选举志,含贡生、举人、进士、武举、武进士、荐辟、恤荫、仕宦、封赠;武备志,含兵额、铺司、炮台、火药局、器械、团练、砦堡。卷三,人物志,含忠节、忠义、孝友、行谊、寿民、流寓、坊表、丘墓;列女志,含贤母、孝妇、贞女、节妇、烈女、烈妇、寿妇、坊表;艺文志,含记、序、传、书、启、诗,杂类志,含古迹、金石、外纪、辨伪、祥异。卷四,附奉颁典礼暨田房诸契。此志编次既无体例,词笔更为平庸,立论多荒谬。山川一篇,杂以术者风水之说。封赠之表,俨若私家谱系。其贬李陈旧志也,谓详者近于琐屑,略者未免粗疏,今观邑志,实兼而有之。所谓三长,乃不一具。尚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版本。

猜你喜欢

  • 椒丘文集

    三十四卷。明何乔新(1427-1502)撰。何乔新,字廷秀,一字天苗,号椒丘。江西广昌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后改刑部主事,历广东司郎中。成化四年(1468)迁福建副使,再迁湖广

  • 五经小学述

    二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庄存与弟之子。乾隆庚子进士,官山东滩县知县,在任明畅吏治,后乞归,著书、侍养父母。述祖传存与之学,研求精密,对于世儒

  • 寒山子诗集

    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唐寒山子(生卒年不详)撰。寒山子又称“寒山”。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因居于寒岩,自号寒山子。平生与僧人丰干、拾得友善。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前有闾丘胤序,附丰干诗二首,拾得诗

  • 增寿千字文

    一卷。清冯嗣京(生卒年不详)撰。嗣京字又三,号留士,又号柳墅,浙江桐乡人。康熙中岁贡生,官湖州府长兴县训导。著有《因树屋小草》、《梓红亭游稿》等。是编因周兴嗣《千字文》重一“洁”字,安章布句亦嫌无伦次

  • 诗传名物集览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

  • 天香楼帖

    十二卷。清王望霖辑。王望霖字济苍,号石友。此初刻八卷,为明人五卷,清人三卷,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刻成。续刻二卷。又梁同书及成邸各一卷,道光十五年(1835)勒成。此帖皆为真迹。有上虞

  • 汪文摘谬

    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生平事迹见《已畦诗集》条。清朝文学,以汪琬、魏禧和侯方域为三大家。但魏禧才学纵横,而未归纯粹。方域则磊落英多,颇嫌蹉。惟汪琬湛深经术,盘纡清缜,但其病在浅泛矜

  • 古今谚古今风谣

    各二卷,明杨慎(1488-1559)撰。(生平见《广夷坚志》)。《古今谚、古今风谣》是杨慎采录古今谣、谚各为一编。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不应该称为谣谚的内容。同时杨慎自造的数语也不应该入书。造成这种混杂的原

  • 传经堂丛书

    十三种,九十三卷。清洪颐煊(详见《管子义疏》)撰辑。该丛除收洪颐煊撰辑著作,还有其父子兄弟等人如洪枰、洪震煊、洪坤煊著作四种。十三种为《礼记宫室答问》三卷、《孔子三朝记》七卷目录一卷、《夏小正疏义》四

  • 裴氏新言

    一卷。三国时吴裴玄(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裴玄的事迹,史籍记载极略。《三国志·吴志·严畯传》记载,玄字彦黄,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亦有学行,官至太中大夫。问子钦,齐恒、晋文、夷惠四人优劣,钦答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