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巴东县志

巴东县志

①三卷,明许周修,杨培之纂。许周,字希旦,广东曲江人,拔贡,官巴东知县。杨培之,四川人,监生,官巴东训导。按巴东,明正德七年(1512)知县何山、教谕程经济修县志二卷,其书今存。嘉靖三十年(1551)知县许周延杨培之纂辑。《巴东县志》嘉靖三十年刻本。其义例简明符合体要。巴东隶属归州,嘉靖二十八年(1549),训导张时修州志二卷,四十三年(1564)知县郑乔修州志五卷,巴东也于是时先后成书。荆南文献,得此足征。许周任知县,因新开巫山陆路,议以万流并入巴山,作为水马驿,后匪乱劫掠,剿捕之后,复请设召化堡以防守,民赖以安,尤加意文教,多所建置。杨培之《重修庙学记》,采录艺文志中。② 四卷,明李光前修。李光前,四川剑州人,举人,官巴东知县。县志自嘉靖间知县许周修后,历时五十余年未修。李光前任知县多惠政,县苦于蛮扰,重建连天关,为汉彝厄塞,并修辑县志。《巴东县志》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全书四卷,现存三、四卷。卷三人事志,其目县宇、学校、坛祠、秩纪、坊表、津梁、户口、田赋、兵防、驿传、榷政、惠政、风俗、寺观,卷四艺文,其目诰敕、赋记、说铭、赞略、杂咏、诗。此志不沿袭嘉靖志,自成体裁。卷一卷二已佚,无序文可考。鄂中省府县志,只见康熙以后所修,俱未录及正德、嘉靖、万历三书,散佚既久,故后之修志无从追述,其目也遗之。所幸是三书继续存世间,江浙为文献最盛之区,仅间有故籍并存,未料荆处僻邑,也如此。李光前在任究心志事,为足尽所长。③ 四卷,清齐祖望纂修。齐祖望,字东柳,直隶溪泽人,进士,官巴东知县。县志明正德七年(1512)教谕程经济撰县志二卷,嘉靖三十年(1551)训导杨培之撰县志三卷,俱散失。康熙十九年(1680)知县齐祖望,独立补修,至二十二年(1683)成书。《巴东县志》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此志舆地志所列沿革,考据颇详,荆州南郡,分野皆为翼轸,推算未精,此编采录数则,以备参考。山川、形胜附以图经,风土志方言类,旧志不常有。县先后八里,后四里前代多为各种语言,清江南北,各为一种,总称草语。自西山诸寇之乱,后里人四出,年久始归,乡音遂变,与前里无大区别,语言类似中原。无学校志,仅以学官附建置志,书院宾兴不载。职官志,自宋代县令寇准起。选举志,自元代进士田韦毕起。人物志,分别献征。孝子、节妇附神仙。事变志寇乱类,始于梁承圣二年(553),武陵王纪举兵至巴东,止于康熙十三年(1674),守备孙佳于巴东降吴三桂。艺文志共采十类,诗居多,末附志馀,等于遗闻。搜集志乘,集于众则易,成于独则难,此志修自齐祖望一人,历时四年,实属不易。④ 十六卷,首一卷,清廖恩树修,萧佩声纂。廖恩树,湖南长沙人,监生,官巴东知县。萧佩声,湖北江夏(今武汉武昌)人,生员。县志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齐祖望修后,历一百八十余年无人续修。同治三年(1864)廖恩树知县事,搜求旧志,齐志仅存,漫患不可卒读,乃延萧佩声等分任纂修,设局采访,修于四年(1865)之冬,刊于五年(1866)之春,历八月成书。《巴东县志》同治五年刻本。全书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天文志,卷二地舆志,卷三建置志,卷四赋役志,卷五学校志,卷六祠祀志,卷七职官志,卷八选举志,卷九兵防志,卷十风土志,卷十一物产志,卷十二名宦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事变志,卷十五艺文志,卷十六志馀。此编悉本旧志,凡旧志所载无不备录。旧志立纲十门,此编增六门,虽详略不同,然体裁仍旧。舆地志遵录旧志所绘各图,增益学官、文昌宫、分署、书院。建置志,首重城池。巴东向无城郭,非悉县事者,几疑遗漏,此编特为标出。书院、宾兴,详加厘订以作育人才附载之。职官、选举二志,旧志未曾列表,此编按年分谱。人物志,旧志仅献征类列入数人,此编于众口流传,确有可据者依类补入。事变志,悉依旧志,逐类编纂,自康熙以后,白莲教在邑地活动,增入数条,旧闻轶事,仍旧志别立志馀一门。此志有光绪六年(1880)刻本。

猜你喜欢

  • 河工书

    不分卷。不著撰人。嘉靖间,兰阳、仪封、延津、封丘、考城泛溢冲决,当地官府征发数万人,银数十万两,中州河工之甘苦,有人叹之,因记录成书。《河工书》旧刻本不分卷。其总目共列书札九篇。篇一,与总河部院刘公晋

  • 张伎陵集

    七卷。明张凤翔(1472-1501)撰。张凤翔,字光世,号伎陵(一作伎陵子),洵阳(今陕西旬阳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8)进士,官户部主事。著名《张伎陵集》。是编系凤翔诗文集。凡七卷。前六卷为诗,

  • 按辽疏稿

    六卷。明熊廷弼撰。廷弼字飞百。万历进士,擢御史,巡按辽东,缮核军实,风纪大振,旋以事罢。杨镐丧师,复起经略辽东,所至报流移,缮守具,分置兵马士卒,人心复固,后以王化贞兵败事论死。廷弼赋性刚直,勇于敢为

  • 塞程别记

    一卷。清余宷撰。余宷字同野,山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从北京出古北口至喀尔伦一千五百余里间各地风土、气侯、山川、草木之事。为研究清初地理较为有用的参考资料。有《昭代丛书》本、《小方壶斋舆

  • 国门集

    二卷。明凌濛初撰。凌濛初著有《圣门传诗嫡冢》。此集分国门集一卷,国门乙集一卷。皆为入国门以后所作,故谓之国门。再入再刻,故有乙集。二集并于诗末附杂文数篇。四库编著者谓:“盖屡踬场屋之时,故颇多抑郁无聊

  • 乐律举要

    一卷。明韩邦奇(见《易学启蒙意见》)撰。此书为曹溶《学海类篇》所载。考定该书内容,乃是从韩邦奇的《苑洛志乐》中摘录十余条而成。是书于《四库全书》存目。

  • 四书集注缓读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就读《四书集注》说法。大旨认为每章总注及说性理处,一概不可缓。章内前后节脉络贯通,或前后章相承照应者,并宜细细玩味,不得随手点画,遗前忽后,抹煞先贤苦心。

  • 絜斋家塾书抄

    十二卷。宋袁燮(1144-1224)撰。燮字和叔,号絜斋,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淳熙辛丑(1181)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卒谥正献。燮少时以名节自期,任礼部侍郎时,曾与史弥远

  • 毗陵人品记

    十卷。明吴亮撰。亮字采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吴中行长子。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毗陵,即明代之常州。该书主要记叙历代常州名人的事迹,是在毛宪旧本的基础上增修而成。书

  • 简字五种

    五卷。劳乃宣(1843-1921)撰。劳乃宣字季瑄,号玉初,自号矩斋,晚年又号韧叟,浙江桐乡人。1865年中举人,1871年中进士。1873年在河北通志局从事编纂。1878年后历任河北临渝、南皮、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