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徂徕石先生文集

徂徕石先生文集

二十卷。末一卷。宋石介(1005-1045)撰。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兖州奉苻(今山东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太子中允。官至山东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好学深思,身居要职,识高而心静,惩恶扬善。同时,与范仲淹、富弼、韩琦执政。著有《徂徕石先生文集》、《唐鉴》、《警戒奸臣》等。此集为石介平生著作合集。因其尝讲学于家乡徂徕山下,人称徂徕先生,故以名集。共二十卷计有颂十篇、诗一百三十四首、杂著四十篇、论十二篇、书四十篇、序八篇、记十一篇、启五篇、表一篇、文四篇。另有附录四则:之一收佚文八篇;之二收作者志传四篇;之三收作品序跋二十二篇、祠记九篇;之四辑录作者生平事迹及后人评论。石介是宋代理学的先驱,主张文章为儒家道统服务,推崇王权,排斥佛、老,反对骈文。其在古文创作上成绩不大。此集为作者手编,约成书于庆历三年(1043),宋代就有刻本。清代流传的宋本有:平津馆藏本、渔洋书库藏本、潍县张次陶藏本,光绪十年(1884)刻本。目前最为完善的本子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燕山石键的校刻本。今人陈植锷点校的《徂徕石先生文集》根据张次陶藏明人影宋钞《新雕徂徕石先生全集》,又参看清代其它通行版本,整理点校于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猜你喜欢

  • 七颂堂词绎

    一卷。清刘体仁(1624-?)撰。刘体仁,字公,颍川(今河南许昌)人。顺治进士,官吏部郎中。曾从孙奇逢问学,与王士祯、汪琬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并精鉴别。著有《七颂堂识小录》

  • 周易观彖疑问

    二卷。大传章旨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前面只署“上谷手授”,不知是谁,也不详其时代。其书于六十四卦各为总说《大传》章旨,于各章也总为疏解,都没有什么奥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宣和书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宋徽宗赵佶(1082——1135)敕撰。《宣和书谱》记录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与《宣和画谱》作于同时。《宣和书潜》首卷收录晋、唐、梁、周历代诸帝王十二人书,其中尤以唐太宗、唐明皇

  • 东林山志

    二十四卷。清吴玉树撰。吴玉树,字灵圃,浙江归安人。东林山,又名锦屏山,在湖州府治东南四十五里。山自天目分脉,蜿蜒而来,突起于菰蒲溪泊之中。三峰鼎峙,而中峰最高。葱郁深秀,峰峦如锦。《东林山志》铅印本,

  • 韵镜

    一卷。现存最早的韵图。作者已不能确知。传本卷首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麟之识语,及他在嘉泰三年(1203年)的序。此书的成书年代历有争论,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云:“等韵图肇自唐代,非宋人

  • 韵综

    八卷。清陈诒厚撰。诒厚又名学诗,字连庭,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其自序云:自束发以来,六书未学,五音未审,每拈一韵,十失八九。乃取《康熙字典》、《佩文韵府》二书详为校核,先于一韵中厘其部画,复于每字之

  • 说文谐声类编

    五卷。即《形声类编》。

  • 传法宝记并序

    残存一卷。唐代杜朏(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撰。《传法宝记并序》一书,专记历朝历代传播佛法之人,至唐代当阳玉泉寺释神秀为止。此书大体在唐开元年间写成,此时禅宗早已分为南北两派,法统之争正值激烈时期,故

  • 经韵楼丛书

    九种,一百一十卷。清段玉裁撰。经韵楼为段氏书室名。该丛书收《经韵楼集》十二卷、《仪礼汉读考》一卷、《古文尚书撰异》一卷、《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三十卷、《周礼汉读考》六卷、《春秋左氏古经》十二卷附《五十

  • 儒学警悟

    六种,四十一卷。南宋俞鼎孙、俞鼎经编辑。编者生卒年不详,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书前目录标题,仅知鼎孙官为太学、鼎经官为上舍,皆为学官。丛书共收书六种,《石林燕语辨》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