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

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

一卷。清王国维编著。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哲学、文学,曾在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任教习。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13年起从事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的研究,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考释。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水自尽。本书原书题睢宁姬佛陀类次,实际上编次考释均出自王国维之手。书为线装,二册。第一册为甲骨拓本图版,著录甲骨六百五十五片;第二册为考释。书中所录甲骨,大多为卜骨,卜甲较少。原为刘鹗旧藏。刘死后,1916年英籍犹太人哈同的妻子罗迦陵于上海购得其所藏甲骨千片。其中见于《铁云藏龟》者十之一二,未见者十之八九。王国维从中选出六百五十五片发表。王国维的考释,多有创见。该书材料丰富,内容重要,其中有几条卜辞构成了王氏所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主要论著。他以甲骨卜辞考订了古文献的史料价值。如关于报乙、报丙、报丁的次序,中宗祖乙即祖乙滕等。又如,谓殷人祭其先公先王,皆以其名之日祭,亦以其名之日卜。在考释文字方面,释上甲(第三页),释“王受又”为“王受祐”(第三页),释“凤”而为“”之借字(第六十页)等等。此书为甲骨文著录考释之始,以后出版的各种著录亦多附有考释,有民国六年(1917)《艺术丛编》第三集石印本。

猜你喜欢

  • 画禅室随笔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撰。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又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编修,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初学宋米芾,后能自成一

  • 琏川诗集

    八卷。明施峻撰。施峻字平叔,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除南刑部主事,历郎中,后为青州府知府。是集为嘉靖年间刻本,共八卷。前有顾应详序,嘉靖三十五年(1556)徐献忠

  • 录异传

    撰者不详。约出于东晋末或南朝初。各家书目均未见载,惟《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广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屡有征引。《录异传》属杂鬼神志怪,时间自周秦迄东晋隆安中,包括鬼神、怪异、奇

  • 太岳集

    四十六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江陵(今湖北)人,其生平详见《书经直解》条。此集共四十六卷。皆文无诗。神宗初年张居正独持国柄。后毁誉不一,迄无定评。文章本非所长。集中奏疏、启札最多,

  • 春秋目论

    二卷。清邓显鹖(1777-1851)撰。显鹖字子立,号南村,新化(今湖南新化)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潜心纂述,学者称为湘皋先生。著有《资江耆旧集》、《沅湘耆旧集》、《楚宝增辑考异》、《武冈志》

  • 知非日札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章氏的札记之一,内容涉及文史等诸多方面的评论计四十三条,后经人校刊删去书中所载的“周官媒氏及柏舟之诗”六条,变为三十七条,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此书观点与《文史通义

  • 身理

    见《身理启蒙》。

  • 快雨堂题跋

    八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别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三十五年殿试及第,官翰林侍读,后为云南临安府知府。王文治能诗、擅书。其书法源出董其昌,秀逸天成,名闻海内

  • 御纂春秋直解

    十五卷。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恒、来保、刘统勋、汪由敦等奉敕撰《春秋直解》,当年而成。以鲁十二公为十二卷,其中庄、僖、襄公篇帙较繁,各折一子卷,共十五卷。此书只列经文,不列传文,大

  • 状元任先生遗稿

    二卷。明任亭泰撰。生卒年未详。原书不著撰人名字,仅知其为任姓而己。题按察司副使江左张琮辑,监察御史郡人曹璘校正。首有正德十年(1515)湖广按察司佥事慈溪顾英序文。后有正德六年(1511)矩庵居士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