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说

易说

①四卷。赵善誉(1143——1189)撰。赵善誉,字静之,又字德广,南宋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宗室后裔,为官恩威并重。著《易说》四卷,推画卦命名之意以贯通六爻之旨,对取义相似的各卦,多参互为说以尽其变。亦不失为一家之言。故朱熹等人对此书有较高评价。该书明以后极少流传,故《经义考》误认为已佚。《四库全书》所收系录自《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孚九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墨海金壶》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刊《守山阁丛书》收。② 六卷。清惠士奇(1671-1741)撰。惠士奇字仲儒,一字天牧,号丰农居士,又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惠周惕之子,惠栋之父。康熙五十九年(1711)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有《礼说》十四卷,《春秋说》十五卷等。此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学,以象为主。但有意矫正王弼以来空言说经的弊端,所以引证极为广博,但难免有点过于繁杂。如释讼卦,引荀爽说讼之言凶也,则把丹朱之嚣讼解为嚣凶。释“弟子舆尸”,引《左传》“彘子尸之”,将尸解为军中元帅。释“观国之光”,引《聘礼》“请观”和《左传》季札观乐,韩宜子观书来论证“观国”,均失之于拘泥。释“系于苞桑”,将桑解作丧亡之丧,且无所考据。释“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将后一弧字改为壶字,引用《婚礼》“壶尊”、《太玄》“壶妇”作证,都是爱博嗜奇、不能自割的表现。于其编首论乾《象传》“大明终始”,引《庄子·在宥篇》“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到“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到“彼至阴之原也”,说庄周精于《易》,因此善道阴阳,而先儒说《易》者均未涉及。惠氏博尽群籍,学有根底,精研之处,确也不可磨灭。有璜川吴氏刊本,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③ 十卷。清朝田嘉谷撰。田嘉谷字树滋,阳城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此书以《本义》为主,而以程《传》辅之。凡是他说羽翼《本义》者则采缉汇编,但田嘉谷所见并不广泛,所引用之语不出永乐《周易大全》一书。其自序称,“学者应举,由是求之,庶乎不迷所往”,因此,本不是发明经义所作。《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④ 一卷。清吴汝惺撰。吴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都系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说,“汉儒所传三礼,不可尽信,故不主汉易”。书中对邵子之说提出了质疑,也不尽主先天之图,但是也没有全部废除图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⑤ 十三卷。清郝懿行撰。懿行字兰皋,山东莱阳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其善于经学,为一代经学大师,其《尔雅》之学冠绝一时,且于《易》、《书》、《诗》、《礼》均有笺说。其《易说》随文诠释,发明无多。序中称:荟萃先儒,博采众家,仿孔氏疏诗之例。书中所用注均低经文一格,用大字书写,间采程朱诸家,以双行细字附于自注下。今存《郝氏遗书》本。⑥ 清周韶音著。二卷。周韶音字谐伯,沭阳人。此书对经文不句读词解,而是采用笔记体例,随意而记,不讲前后次序。所记共一百一十一条,以阐明义理为主。但对程朱之说多有驳议。如程传说“元享”、“大享”意义不同。周氏则认为“元为善长,长即大,大之与元,非有二义。”又书中对《周易折中》大加赞扬,谓其“卓识伟论,超越前古”,可见其见解浅陋。有宣统二年(1910)刻本。⑦ 清吴汝纶著。二卷。吴汝纶字挚甫,桐城人。同治乙丑(1865)进士,官冀州知州。作者自谓此书于古今易说无所不采,无所不归,除惠栋、张惠言诸家外,又自创门径,用文字训诂与象数结合的方法,研求周易之古言古义,多发前人未发之蕴。如拟剥为割、拟复为同、拟无妄为去等,都是相当精彩之论。有自刻本。⑧清萧德骅著。二卷。萧德骅字涤凡。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此书对经文不章解句释,多取易经中的重要词句,推论每卦大义。目的在于匡正时弊。如释“匪我求童蒙”为“今日学堂之无起色,皆我求童蒙之故”;释“武人为于大君”为“庚子之变,自履于危”等,都是讥切时事之论。又如释“容保民无疆”时,说非变通警察不可,故胪列训警之方;释蛊卦“教思无穷”时条陈办学之法等,都是借经义陈述变法之论。故此书不可与纯经学著作相提并论。书前有上慈禧皇太后及光绪皇帝的奏书,其旨大致与书中之旨相合。有光绪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易经征实解

    无卷数。清胡翔瀛撰。胡氏曾著有《易象授蒙》。此书原稿存于胡氏家中二百六十余年,直至民国六年(1917)才由其裔孙胡鹏昌以活字印刷刊行。此书取全易卦爻辞之为吉为凶为悔为吝者,征以事实,分类逐条辨析,所以

  • 四书说注卮词

    十卷。清胡在用撰。在用乃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至湖北松滋县知县。该书名为“说注”,本是四书讲章,但于四书义理亦有所发挥。

  • 蜀刻本

    八种,十七卷。佚名编。此丛书不知编者,也不著书名,所收清张琦《战国策释地》二卷,见于《宛邻书屋丛书》;唐罗隐《两司书》二卷,见于《拜经楼丛书》;清邵晋涵《南江札记》四卷,已有刊本流传。唯清王筠所著《毛

  • 书经札记

    无卷数。清顾昺(详见《周易钞》)撰。《书经札记》一书取明陈第《尚书疏衍》之说,认为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非为伪书。冠以古文今文辨,对诸家考证予以反驳,而以《大禹谟》、《咸有一德》诸篇中某些文句较为古

  • 涞水集

    二卷。明文洪(约1461前后在世)撰。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县教谕,并以名其此集。文洪为文徵明之祖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长洲

  • 倪城风雅

    二卷。清劳(约1692年前后在世)编。劳字贞著,阳信(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年五十四才学诗。著有《半庵诗稿》、《倪城风雅》。此集共二卷,所录均为阳信一县之诗。上卷自明代嘉靖以后,所录刘世伟等十人;

  • 春秋麟宝

    六十三卷。明余敷中撰。敷中字定阳,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少勤学。以乡荐执教淳安。著有《太末先生集》。该书作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汇集《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之说于经文之下,而以《国语

  • 奉节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曾秀翘修,杨德坤等纂。曾秀翘字仲成,南丰人,进士,曾任奉节县知县。杨德坤,字子静,长寿人,举人,曾任奉节县教谕。奉节附郭夔城,郡志即县志,然郡志兼各属县,指本境详略自殊。曾秀翘任县令

  • 灵芬馆词

    七卷。清郭麟(1767-1831)著。郭麟字祥伯,号频伽,江苏吴江人。诸生出身,家贫,怀才不遇。客居江淮间,晚居嘉善至终。著有《灵芬馆诗集》、《樗园消夏录》等。郭麟在清代词坛地位很高,可与陈维崧、朱彝

  • 满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等译。因梵名以满洲字传书,故名之《满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竺乾梵本汉译者共有六种:同名的有三本,即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元魏三藏菩萨提留支译本和陈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本。其它三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