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随笔

春秋随笔

① 二卷。顾奎光(生卒不详)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乃其读《春秋》之心得。不载经文,偶有心得则录之,故名“随笔”。此书长于议论而疏于考证,如其谓“春秋”例从义起,非义从例生;谓“春秋”有达例、有特笔,但应从大处着眼,不能苛细缠绕;又批评说《春秋》既云为贤者讳,又可责贤者备,既曰隐公为摄,又曰桓公为篡,此乃自相矛盾,皆深中《春秋》家迂阔之弊。又如其谓春秋灭国自齐桓始,然齐桓之前已有郑灭虢、桧,晋灭魏、霍之事,失考之甚。又如鲁庄公取哀姜,顾氏谓因其色美;敬嬴因雨而不克葬,《公羊》以为咎征,已是附会,而顾氏乃借以明天道,此皆臆度穿凿之说。如此之类,不胜枚举。现存《敷文阁丛书》本。② 不分卷。清吴勤邦撰。勤邦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前有清道光二十七年作者自跋,知为嘉庆、道光时人。据该书自跋说,《周易》、《尚书》、《诗经》皆有纂述,后来看到阮元辑《皇清经解》所收各书阐发无遗,于是不再付刊,只将《素书辑注》及《春秋随笔》刊行于世。该书共三十七条,都是作者平昔的读书心得,随笔载记而成。其书大抵因事立论,自出己见的较多,偶尔也杂取先儒之说,而不专主于一家。意在折衷三传,所论大体平正。但评论史事,往往失之肤浅。该书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刊本。

猜你喜欢

  • 遁世编

    十四卷。明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撰。此书记古来隐逸之士,自唐虞至元,分神隐、真隐、儒隐、节隐、侠隐、哲隐、达隐、高隐、别隐九类,共十四卷。其内容甚为芜杂,且疏漏也多。如钱一本将其不知姓名的人一概

  • 滋阳县志

    ①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

  • 蔡氏律同

    二卷。明蔡宗充(生卒年不详)撰。蔡宗兖字我斋,山阴人,正德丁丑(1517)进士,官至兴化府教授。该书以《本性》、《稽数》、《候气》三篇为上卷,以《文声》、《协律》、《制器》、《正度量权》四篇为下卷。其

  • 竹坡词

    三卷。宋周紫芝(1082-1155)撰。周紫芝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中登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书录解题》载《竹坡词》一卷,此本作三卷。考卷首高邮孙竞序称,

  • 诗补传

    三十卷。范处义(生卒年不详)撰。范处义号逸斋,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曾任殿中侍御史,除《诗补传》外,著有《解颐新语》等。范氏认为《诗序》是国史及作诗者之本意,有圣人之言,然而“其不通者辄欲废

  • 鼓吹续编

    九卷。明朱绍、朱积同编。朱绍字善继,朱积字善庆,二人为兄弟。江苏江阴人。生卒年均不详。是编成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盖续《唐诗鼓吹》而作,故所录仍皆七言律诗。凡宋诗一卷、元诗二卷,而明人之诗乃多至

  • 淮南子内篇评议

    四卷。清俞樾(1821-1906)撰。此为樾《诸子平议》第十三种。樾校《淮南子》,有些地方为臆测之注,未可尽信。但他征引《左传》、《管子》、《庄子》、《列子》、《文子》、《吕氏春秋》,及本书展转订正,

  • 大学章句

    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合称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大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江西

  • 论语郑义

    一卷。清俞樾(1822-1907)撰。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有《春在堂全集》。注《论语》的书以何晏《集解》所载孔安国注最早,但有人怀疑其为赝品,不足依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称,郑玄就鲁

  • 汉甘泉宫瓦记

    一卷。清林佶撰。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生卒年不详。林氏康熙乙卯(1675)举人,直入武英殿任职,壬辰(1712)年康熙特赐他为进士,授为内阁中书之职。除著有《汉甘泉宫瓦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