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栖霞县志

栖霞县志

①八卷。清胡璘修,牟国玠纂。胡璘字霖玉,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康熙四年(1665)任栖霞县知县。牟国玠字凤伯,邑人,举人出身。栖霞志,创修于明万历时邑令何思鳌,此志为一修。胡璘在其序中曰:“栖霞志旧出王氏家藏,先大夫玠祖宝劻勷厥事,刊成遍散通邑。崇祯十六年(1643)年有倾城之变家无全书。先大夫玠父过他邑而获原本,归来复旁搜远揽,萃诸达人之闻见,为原书作补注,未就,不幸频值兵兴,仅存笔录遗本,简编残失。”胡璘掌栖霞后,亲自编辑或削或笔,遵先大夫及先大人遗意,历数月,志成。《栖霞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此志义例简明,体裁完备。其可称之处为:艺文志中不仅列有文词,而以传事、史事为重。若有可传,文虽未工整,必加节录。堪称佳本。②八卷。清胡璘原本,郑占春增修,牟国珑增纂。胡璘详见康熙十一年《栖霞县志》。郑占春字梅村,福建福清县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栖霞县知县。牟国珑字重季,邑人,进士出身。《栖霞县志》自康熙十一年知县胡璘奉檄重修后,距其时已三十余年未修了。牟国珑因见前志尚多阙略,而这三十余年中人物、社会、典章、风俗,变易亦多,欲精益求精,遂从事搜集,增补前志。补者什之三四,订正者什之二三,历数月,新志成。《栖霞县志》康熙四十六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疆域志:星野、沿革、境界、形势、山川、古迹、街巷、乡社、坊市、物产、风俗;卷二建置志:城垣、公署、祀祠、祠堂、庙宇、寺观、坊表、学田、义冢、桥梁;卷三赋役志:敕谕、丁徭、地税、总计、起运、本色、食粮、存留、额外,开垦、招抚、九厘银议;卷四官师志:县令、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卷五选举志:征荐、甲科、乡举、贡生、监生、例职、武科、武职、貤封、命妇;卷六人物志:经术、功臣、直臣、治臣、将材、猿士、义行、孝子、孝女、孝妇、义夫、贤妇、节妇、义行、异人;卷七祥异志:祥异、兵事;卷八艺文志:诰封、典籍、碑记、铭、序、跋、赋、墓表、传诗。此志义例谨严,记载详明。惟体例仍旧,略显繁冗。如其中命妇应归入人物志中,附于选举之后,实为不伦不类。又如:兵事附于祥异之后,也未妥。综观全志,纲举目张,不失为地方志书中的佳构。③十卷。清卫苌纂修。卫苌,陕西韩城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五年(1750),任栖霞县知县。栖霞县志自康熙四十六年(1707),知县郑占春续修后,距其时已四十余年未修了。这期间,虽山川未改,而制度之变迁,人物之选出,今日不记,卫苌恐日后文献湮没难征。乃集邑中之绅士,咨询众谋,重修新志。以旧志为蓝本,凡康熙十一年(1672)前的事,均仍其故,惟少节旧文,以从简要;凡十一年以后的事,则各附其类,历数月而新志成。《栖霞县志》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全书十卷,分八纲,为:卷一疆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典祀志;卷四赋役志;卷五官师志;卷六至卷七人物志;卷八祥异志;卷九至卷十艺文志。此志体例、内容均无特色,其增损虽不合志体,然取舍谨严,志前图考十分精核。此志尚有光绪五年(1879)补刻本。

猜你喜欢

  • 格物粗谈

    二卷。旧题宋苏轼撰,实为伪托。此书共分天时、地理、树木、花草、种植、培养、兽类、禽类、鱼类、虫类、果品、瓜蓏、饮馔、服饰、器用、药饵、居处、人事、韵藉、偶记二十门,主要记载谣谚俗语、生活小知识等,如,

  • 白石野稿

    十七卷。明林魁(约1517前后在世)撰。林魁,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今福建龙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户部郎中,官至云南兵备副使。著有《白石野稿》。是稿凡十七卷。其中赋

  • 金汤十二筹

    八卷。明李盘撰。李盘字小有,江苏扬州人。此书以十二筹为名,《四库提要》云今本所存八筹,阙四筹。此书别本题作“李长科”。《扬州府志·艺文志》载李盘《残本金汤十二筹》八卷,注云“即李长科也”(王重民《中国

  • 尊圣集

    四卷。明陈尧道(生卒不详)撰。陈尧道,里籍、生平事迹均不详,惟知明嘉靖末(1560年前后)为大埔县教谕。《尊圣集》记有关孔圣事迹,分图像、世家、事迹、遗泽、制敕、撰述、封事七类,但内容多抄袭《祖庭纂要

  • 周易拨易堂解

    二十卷。清刘斯组撰。刘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官任杞县知县。此书前有记略,记载著此书时,其侄梦见阁上有朱色“拨易阁”三个字,因此才将其书命名为《周易拨易堂解》。其事颇涉幻杳,似乎

  • 刘贵阳经说

    一卷。清刘书年撰。书年字仙石,河北献县人。此书共三十六条。其中如“献犧”一条,谓犧尊为牛形,角尊则为象形。犧音羲,献音宪,各读其本字,其义自明。司尊彝变犧为献者,朝践乃始献之礼。由于祀事始于献,故曰献

  • 拜石山房词抄

    四卷。清顾翰(1783-1860)撰。顾翰字蒹塘,锡山(今江苏无锡)人。清代词人,嘉庆举人。曾为京城教习,出知泾县。工诗,尤善填词。晚年主讲东林书院,著有《拜石山房诗词集》。另辑有《泾川诗抄》。所著《

  • 八指头陀诗文集

    清释敬安(1851-1912)撰。释敬安,字寄禅,曾于阿育王寺烧残二指,故号“八指头陀”。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僧。其诗始刻于光绪七年(1881),

  • 离骚草木疏

    四卷。宋吴仁杰(生平详见《古周易论》)撰。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正值韩侂胄专权之时。自跋称:“以芗草为忠臣,莸草为小人”,可见其虽为释屈原作品中草木,但亦有所寄托。全书正文四卷,前三卷为芳

  • 诗经音韵谱

    五卷。《触解》一卷。清甄士林撰。士林字毅庵,汝州(今河南汝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曾任平原县知县,罢官后主讲于清源书院,本书即成于此时,卷首有著名学者马瑞辰序,又有自序、例言、四声指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