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檀弓辨诬

檀弓辨诬

三卷。清夏忻(1789-1871)撰。夏忻,字欣伯,其父銮,字德音,安徽当途(在马鞍山市南部)人,道光五年(1825)举人,为官婺源教谕。居京时,曾为师于白小山总宪家,恒孝廉,有耐心,曾授《诗经注疏》,用力甚勤,教书甚谨。夏忻以教官致富,居积至五万金,然品行端正,从不奢侈。张文毅在安徽任帅职时,极尊敬夏忻,所言必听,而夏忻从未曾居功。夏忻淡于仕进,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颇丰。著《读诗札记》八卷,《诗章句考》一卷,《诗乐存亡谱》一卷,《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二卷,《朱子诗集传校勘记》一卷,《檀弓辨证》三卷,《学礼管释》十八卷,《六书转注说》二卷,《陶主敬先生(安)年谱》一卷,《汉唐诸儒与闻录》六卷,《述朱质疑》十六卷,《贾长沙政事疏考补》一卷,《弢甫集》三十卷,《景紫堂文集》十四卷。夏忻著《檀弓辨诬》三卷,上卷辨孔门三世出妻之诬;中卷辨孔子不知父墓之诬,至梦奠两楹之诬;下卷辨曾子子贡入厩修容之诬,以为《檀弓》一书专为诋訾圣门而作。曾国藩书札有复弢甫书,称夏忻著《檀弓辨诬》发千古之覆,成一家之言,足与阎氏《古文尚书疏证》同为不刊之典,给此书以极高的评价。《檀弓辨诬》有夏忻独创之见解,值得后世学者留意。此书有《紫景堂全书》本传世。

猜你喜欢

  • 杜工部诗评

    十八卷。清屈复(1668-1744)撰。屈复生平事迹见《玉溪生诗意》条。屈复于杜诗,用功至深,故能指摘其疵类。有明王世贞、王慎中,清王士祯、宋荦、邵长蘅五家评本,早已刊行。此则仅此传抄秘迹,于五家外,

  • 四书注说参证

    七卷。清胡清焣撰。胡清焣字思平,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胡秉虔的祖父。是书首有清焣自序,言其“极尊信朱子,然意有所见,或与朱子不同,不欲锢没,故为参证以质之”。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书中有

  • 易图略

    八卷。清焦循撰。此书系《雕菰楼易学》三种之一。焦氏撰成《易通释》后,又提要为图略,凡图五篇,分别为旁通图、尝位失道图、时行图、八卦相错图、比例图。原图八篇、论十篇。原八篇为原卦、原名、原序、原彖象、原

  • 古今谚古今风谣

    各二卷,明杨慎(1488-1559)撰。(生平见《广夷坚志》)。《古今谚、古今风谣》是杨慎采录古今谣、谚各为一编。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不应该称为谣谚的内容。同时杨慎自造的数语也不应该入书。造成这种混杂的原

  • 中兴间气集

    二卷。唐高仲武(生卒年不详)编。高仲武自称渤海(山东滨县)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其事迹亦无考。约唐代宗、德宗年间在世。此书选录“安史之乱”后,肃、代二宗集“中兴”时期的诗歌,故名。前有自

  • 双美奇缘

    见《玉娇梨》。

  • 神农本草经 赞月令七十二候赞

    《神农本草经赞》三卷,《月令七十二候赞》一卷。清叶志诜(生卒年不详)撰。叶志诜字东卿,湖北汉阳人。官至兵部郎中。博学好古,为金石专家,收藏颇丰。其子名琛,官至两广总督。叶氏重视养生、针灸之术。著有《观

  • 雅颂正音

    五卷。明刘仔肩(约1382前后在世)编。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三年(1370),因荐应召入京,集当时之诗为此编。所收上至公卿,下至衲子,凡五十余人,刘仔肩所作亦附其中。编次

  • 春秋事义全考

    十六卷。明姜宝(详见《周易传义补疑》)撰。姜宝认为,《春秋》义在褒善贬恶,其中如所谓尊君父、讨乱贼、敦典庸礼、内安外攘的“经世之法”,也只于其叙事中见之。《春秋》“盖多直书而义见,即有笔削,其褒贬亦多

  • 经鉏堂杂志

    八卷。南宋倪思(1147-1220)撰。倪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乾道进士。曾权侍立修注官、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兼侍读等,后以反对史弥远被罢官,专事著述。晚年仍然遍读经史百家之书,随手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