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悬解
九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将《灵枢》篇目重新加以编次,分为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九类。对原书内容改动不多,但指出很多错简之处,如黄氏认为“经别”前十三段为“正经”,后十五段为“别经”,乃“经别”之所以命名。而后十五段却误在“经脉”中。“标本”误为“卫气”,“四时气”大部分误入“邪气”等等,黄氏一一加以校正,间附以简要注释。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本、《黄氏医书三种》本、光绪六年(1880)阳湖冯氏刻本。
九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将《灵枢》篇目重新加以编次,分为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九类。对原书内容改动不多,但指出很多错简之处,如黄氏认为“经别”前十三段为“正经”,后十五段为“别经”,乃“经别”之所以命名。而后十五段却误在“经脉”中。“标本”误为“卫气”,“四时气”大部分误入“邪气”等等,黄氏一一加以校正,间附以简要注释。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本、《黄氏医书三种》本、光绪六年(1880)阳湖冯氏刻本。
十卷。《外集举正》一卷。宋方崧卿(生卒年不详)撰。方崧卿,字季申,莆田(今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人。隆兴进士。孝宗时尝知台州军事。此书后有淳熙十六年(1189)崧卿自跋,称《右昌黎先生集》十卷,
①八卷。清王恪修,韩思圣纂。王恪,字汝殷,号质庵,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籍,浙江慈谷人。邱县知事。韩思圣,邑县贡生。该县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四年(1576)知县侯国安,康熙四年(1665)县令张廷略加润
八卷,首一卷。清沈黻清修,陈尚仁纂。沈黻清,福建侯官人,举人出身,宣统二年(1910)任蒙阴知县。陈尚仁,淞江人,监生出身。沈黻清宰蒙阴后,见邑志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前令刘德芳纂修后,距当时二百
六种,八卷。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少从鲍桂星受词章之学。咸丰年间赐举人,后擢守湖州。因事谪戍西域,不久赐还归里。所收六种有《啖蔗轩诗存》三卷、《啖蔗轩自订年谱》一
四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
四十卷。清方玉润撰(生卒年不详)。此书又名《鸿濛室丛书》,内容较广,分《志道》、《经义》、《史论》、《诸子》、《经济》、《文学》、《游艺》、《涉历》等类。卷首有《年表》二卷,卷末有《纪梦》一卷。此书对
八卷。清王文清(生卒年不详)撰。王文清曾著有《周礼会要》。王文清原著《考古源流》四百七十五卷,汇辑《三通》、《玉海》、《册府元龟》、《通鉴纲目》、《大事记》等书的内容而成。但未及刊行,先摘其浅近切要者
不分卷。清黄奭辑。此书最早辑本为明末孙珏所辑,载《古微书》中,只二则。黄氏所辑较孙氏多三十余条,其中《开元占经》二十六条、《清河邵本》五条、《后汉书·王符传》一条。但其中有些以郑玄注之注释推断,并非《
七卷。清姚文田辑。姚文田,生平事迹见本书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嘉庆间,作者曾应聘参纂《扬州府志》,分纂宦迹、事略二志。事略志目为姚氏据阮元《扬州图经》稿本,又博取群书,参互考订,共成五卷,恐后人嫌其繁
六卷。明薛寀编纂。薛寀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依经次第,不分门类,《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所考以礼制为详,只引经典,不加考核。至如江海山水等类,引不胜引。又如“妖孽”引《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