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卷,首二卷。不著撰人姓氏。考书中所辑之案牍疏奏之人,为齐苏勒、范时绎、稽曾筠、蒋炳、常禄等。皆雍正、乾隆间之大臣也。故当时河道浚治之事,皆出诸人之手,其成案亦诸人商榷而定。《南河成案》清刻本。此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任大椿辑。《异字音》一书,《七录》、《隋志》及新旧《唐志》皆未著录。唯《广韵》下平十五青征引两条:“詅,詅音相次,出《异字音》。”“跉,徐行不正貌,出《异字音》。”据此可知《异字音
十卷。晋嵇康(223-262)撰。嵇康,字叔夜,谯国钟(今属安徽)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早孤,有奇才,超迈不群。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博览无不精通。长好老、庄
四卷。明吴俨(?-1519)撰。吴俨字克温,江苏宜兴人,生年不详。登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侍讲学士,刘瑾知其家富有,啗以美官,吴俨峻拒之,遂被罢职,刘瑾被诛,复职,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文
① 三卷。明吕怀(见“箫韶考逸”)撰。是书前有总序,后列七图,分律本、律变、候气、纳音等门,并且载有杂说内外篇及答问数条。其所论多有牵强附会之处。是书于《四库全书》存目。② 六卷。清钱塘撰。塘字学渊,
九卷。清陈孚撰。陈孚字石美,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是书首有简亲王、孙嘉淦、潘思榘、程景伊、刘于义诸序、陈孚自序及附记十三条。篇首又有提要,大率以朱子为宗,对《四书大全》中所载诸家之说,采其析理精当
六卷。元董鼎(生卒年不详)撰。鼎字季亨,别号深山,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末元初经学家。仕履及主要事迹均不详。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尚书辑录纂注
一百卷。明徐光启(1562-1633)等撰。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崇祯五年(1632)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后又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的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
二卷。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实乃后人伪作。王氏著作传世者较多,该书于诸家史志均不著录,且内容上抄袭《困学纪闻》,显系伪书。
十二卷。清李惇(1734-1784)撰。惇字成裕,一字孝臣,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乾隆庚子进士,注选知县。治经学,尤深于《春秋》三传之学。除《左传通释》外,还著有《群经识小》八卷、《淀湖漫稿》三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