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百川书志

百川书志

二十卷。明高儒撰。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籍涿州(今河北涿县)。虽为武将,却素喜读书习文,亦好藏聚,与福建陈第(1541-1617)皆为名重一时的藏书大家,且在藏书质量上尤胜一筹。此目仿照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于嘉靖十九年(1540)以所藏图书二千多种编辑而成。按四部编排,分经志:易、书、诗、礼、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总经、仪注、小学、道学、乐、蒙求;史志:正史、编年、起居注、杂史、史钞、故事、御记、史评、传记、职官、地理、法令、时令、目录、姓谱、史咏、谱牒、文史、野史、外史、小史;子志: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兵、小说、德行、崇正、政教、隐、格物、翰墨、农、医、卫生、房中、占筮、历数、五行、阴阳、占梦、刑法、神仙、佛、杂艺、子钞、类书;集志:秦汉六朝文、唐文、宋文、元文、圣朝御制文、睿制文集、名臣文集、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诗、元诗、圣朝御制诗集、睿制诗集、名臣诗集、诏制、章奏、启札、对偶、歌词、词曲、文史、总集、别集、唱和、纪迹、杂集,举凡共九十三门。所收录的图书大多撰有题解,或叙撰人,或记篇数、使用价值,或注校勘得失、图书内容。该目的排列对传统四部的分类体系有所突破,在野史、外史、小史中著录演义、传奇、戏曲诸书,成为研究金元明古典文学的珍贵资料。有静嘉堂文库藏吴翌凤旧藏旧钞本、清钞本、《观古堂书目》丛刻本、1959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大学旧文考证

    一卷。清朱日佩撰。日佩字石民,江苏嘉定人。道光四年(1824)岁贡。有传称其苦志穷经,兼通音律篆籀金石。是书首有周沐润序文,称精博过翟教授,为翟灏四书考异。书中如亲民引钱大昕说,谓宋儒改亲作新,是因康

  • 吴江县续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金福曾等修,熊其英等纂。金福曾,字苕人,浙江秀水人,附生,同治十三年知吴江县事。吴江之地,自雍正四年(1726),始析分为震泽县,乾隆十一年(1746),邑人沈彤始分修吴江、震泽二志

  • 黄山诗留

    十六卷。清法若真(1613-1696)撰。法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胶州(今属山东)人。顺至三年(1646)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官至浙江按察使、江南右布政使。康熙九年(1670)去官,

  • 大易阐微录

    十二卷。清刘琯撰。刘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说在《周易》之上别尊伏羲易,其传出自陈抟之手,自《参同契》以外,并没有授受的确证,所以邵子之学朱子以为是《易》外别传。自元朝以来,诸儒互有衍说,也一直在相互攻

  • 崇祯五十宰相传

    一卷。清曹溶(1613-1685)撰。曹溶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后官至户部侍郎。工诗文,除本书外,尚著有《静惕堂诗集》、《粤游

  • 异字苑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是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惟唐初著述有引用之者,亦未云何时何人撰,有卷几何。《玉篇》引之云:“,食也。”《广韵》引之云:“箍

  • 拙斋文集

    二十卷。宋林之奇(1112-1176)撰。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及第,改长汀尉,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易说,之奇认为是邪说

  • 穀梁传补注

    一卷。清姚鼐(详见《左传补注》)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三传补注》中的一种。作者治《春秋》贯通三传,不专守一家之说,往往引三传互相证明,择其义长者从之。该书引《左传》、《公羊传》之说以证《穀梁传》之义,对

  • 金石萃编

    一百六十卷。清王昶编撰。王昶(1725-1806),字德辅,号述庵,又号兰家,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石刻拓本颇多。曾参加纂修《大清一统志》、

  • 湛然堂诗稿

    不分卷。明陈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陈汝,字席珍,江西高安人。生卒年不详。官江西广昌县知县。其自叙诗注云:望五贡荐。盖由贡生起家。是集为其子陈邦纶属陈起元所选定。《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格意颇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