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大全

礼记大全

三十卷。明胡广(1370-1418)撰。胡广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赐名靖。成祖继位,胡广迎降,复名广,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两次从帝北征,卒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洪熙初,加赠少师。著有《胡文穆集》。《明史》卷一百四十七有传。永乐十二年(1414)十一月,成祖朱棣命行在翰林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等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十三年九月书成,朱棣亲自作序,冠于书首,又命礼部刊行颁布天下,并赐以胡广等钞币。参与修篡者,除胡广等外,尚有翰林编修叶时中等十九人。是书为《五经大全》之一。元延祐二年(1315)定科举之制,《易》用程朱,《书》用蔡氏,《诗》用朱熹,《春秋》用胡传,《礼记》用《礼记正义》。明修《五经大全》时一改前制,《周易》取二董、二胡之书,《诗经》用刘瑾书,《书经》用二陈书,《春秋》用汪克宽书,《礼记》则以元代陈澔《礼记集说》为主。《礼记集说》又名《云庄礼记集说》,主以朱熹之说,空言说礼,略度数而推义理,考证失之精当,所引资料多有舛误,然其书因浅近简约而为胡广等据为蓝本,并采以诸家之说共四十二家,成《礼记大全》三十卷。自此定为科举试用,又列于学官,大行于当世。陈氏《集说》学者多有非议,而《大全》又沿其旧说,因而被罪之以“剽窃”,“无根抵”。后学者如朱彝尊、顾炎武等对此书亦颇多微词。有明殿刊本、明刊《五经大全》本、高丽刊《五经四书大全》本等。

猜你喜欢

  • 仁峰文集

    二十四卷。《外集》一卷。明汪循(约1510前后在世)撰。汪循,字进之,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永嘉知县,官至顺天府通判。汪循有直声。正德初(1506),太监刘

  • 燕翼诒谋录

    五卷。南宋王栐撰。王栐字叔永,号求志老叟,宋无为军(今属安徽)人。曾为官于宋淮北山阳(今江苏淮安)。《燕翼诒谋录》记北宋建隆至嘉琇间的典章制度,共一百六十二条,并详论其兴革得失之由。王栐写作此书的目的

  • 书诀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明史·艺文志》亦未著录。按书中称其十世祖名稷,曾祖名庆,祖名耘,父名熙,则此书当为嘉靖间鄞人丰坊所作。其生平见《古易世学》。丰坊平生好作伪书,妄谬万端,一直为世人所诟詈。然其于书

  • 六帖补

    二十卷。宋杨伯岩(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

  • 小尔雅

    亦称《小雅》。十三篇,即《广诂》、《广言》、《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十三篇中《度》、《量》、《衡》三篇《尔雅》所无,为《小

  • 黉祀纪迹

    十卷。清康伟然撰。康伟然字中江,漳州(今属福建)人。由拔贡生官罗源县教谕,迁兴化府教授。生卒年不详。本书是为文庙(亦称黉庙)中从祀孔子的诸儒所作的传谱,后附春秋祀典,礼乐器图。书成于雍正五年(1727

  • 强识略

    四十卷。明吴梦材(生卒年不详)撰。吴梦材字国贤,崇阳(今湖北武昌)人。本书分三十九类。每类为一卷,只有杂志类分上下二卷。其内容皆截取自类书,略加编排成文。卷端刻王世贞批二行云:《强识略》,奇书也,梓之

  • 麟原文集

    二十四卷。元王礼(1314-1389)撰。礼字子尚,又字子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为广东元帅府照磨。入明不仕。聘为考官,亦不就。礼工于文章,著述甚富。曾选辑同时代人诗编为《天地间集》。已散佚。此

  • 南汉书三种

    八卷。清吴兰修(生卒年不详)撰。吴兰修字石华,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县)人,嘉庆举人,官信宜训导。关于五代十国之史书多有流传,惟南汉胡宾王《刘氏兴亡录》,原书久佚,吴兰修博采群书,仿古史体例,以年为经,以

  • 石泉山房集

    十卷。明郭汝霖(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郭汝霖,字时望,号一崖,江西永丰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太学寺卿。郭汝霖从邹守益、欧阳德诸人讲学。故其集中议论与罗汝芳一派相近。古诗颇似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