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异文笺

礼记异文笺

一卷。清俞樾(详见《礼记郑读考》)撰。俞樾在自序中言明著作此书之意图及原因:“《仪礼》之有古今文也,胡氏承珙为作《仪礼古今文疏义》,《周礼》之有故书也,徐氏养源为作《周礼故书考》,辨别异同,有功经学。然郑康成注《礼记》亦间存异文,前人未有考究者,辄作此笺,以补其阙。”《礼记异文笺》仅有一卷,而考《礼记》异文自有许多阐发及独到之处。如《曲礼》“宦学事师”句,郑注“学或为御”,又“跪而迁屦”句,郑注“迁或为还”,樾则疏证其异义非相通;又《檀弓》,“衽每束一”句,郑注“衽或作漆”“或作髤”,《礼器》“乡人”,郑注“或为献”“或为傩”,樾则疏证其异文非相通;又如《曲礼》:“共饭不泽手”郑注“泽或为择”,《乐记》“肆直而慈爱”,郑注云“爱或为哀”,樾则疏证其声近而义通;《曲礼》,“畛于鬼神”句,郑注“畛或为祇”,《檀弓》“华而皖”郑注“皖字或作刮”,樾则疏证其声转而义通。如此之类,考究异文,辨别异同,征引义据,皆极明确。俞樾作笺公平持正,以本文为据,不盲从郑注,也不任意为解。如《大学》“一人贪戾”句,郑训“戾为利”,樾则以为“戾者吝之借字”,驳郑义之妄断。又如《曲礼》“席间函丈”句,王肃据或本作“杖”,谓古人讲说,用杖指画。樾则申明郑注,而驳王氏之谬。议论持平,于古人无所偏袒,不愧是治学术之大家。《礼记异文笺》与《仪礼古今文疏义》、《周礼故书考》鼎足而三,其版本有同治十年(1871)《俞楼杂篡》初刊本及光绪二十五年(1899)《俞楼杂篡》重刊本。又有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清经解续编》本,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蜚英馆《清经解续编》石印本。

猜你喜欢

  • 汉熹平石经遗字

    一卷。清万中立辑。中立字梅崖。家藏金石拓本极多。此书就是以其家藏之宋拓汉熹平石经残字二种,附以翁方纲模刻之本影印而成的。中立於光绪二十三年(1897)得黄易小蓬莱阁所藏汉熹平石经遗字拓本,后一年又得孙

  • 乐陶吟草

    三卷。明姚舜牧(1543-1622)撰。姚舜牧,字虞佐,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人。万历初(1573)举人,官历新兴、广昌县知县。舜牧著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集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其曾孙淳显所刊

  • 易图疏义

    四卷。清刘鸣珂撰。刘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此书因《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其稍有异同的是,解《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圣人兼指羲、文,不是专指伏羲。至于“则之”

  •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徐元瑞,吴郡(今苏州)人。身世不详。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

  • 杜注考工记

    二卷。唐杜牧(803-853)撰。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太和二年(828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其事迹附于新、旧《唐书》之杜佐传。《四库总目》载其《樊川文集》,而无是书。

  • 吕文懿公全集

    十二卷。明吕原(1418-1462)撰。吕原为明代诗文作家。原字逢源。秀水(浙江嘉兴)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学土、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

  • 十三经证异

    七十九卷。清万希槐撰。希槐字蔚庭,湖北黄冈人。赵尚辅刻湖北丛书时搜访此书未得,民国十二年(1923)始排印于武昌,卷首曾国藩序作于同治九年(1868)。其书先标经文某句,提纲顶格大书。次以各经注疏、史

  • 左海经辨

    二卷。清陈寿祺(详见《五经异义疏证》)撰。本书说经固然颇有所得,但也不无失误。自秦代焚书之后,学者不能一睹全经,于是各持所见。其中如今文《尚书》有“序”说,认为伏生二十九篇包括“序”,但不含《大誓》,

  • 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

    二卷。宋徐子平撰。徐子平生卒年与事迹皆不详。据刘玉《己疟编》说,江湖谈命者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又说徐子平名居易,五代末人,曾与宋道士陈抟、吕洞宾俱隐华山。徐子平所注的《珞琭子三命消息赋》

  • 六爻原意

    一卷。明金瑶撰。瑶字德温,号栗斋,安徽休宁人。嘉靖十年(1531)选入贡生,授会稽县丞,再补卢陵县丞。后迁桂林中卫经历,因母老不去上任,而在家乡教书,活到九十七岁才逝世。该书成于万历九年(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