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注残本
一卷。此书无撰人姓氏,仅存《燕义》第四十七,一卷。其编次首为《记文》、次录《正义》,再次《通论》,后录《余论》。大抵皆录宋元诸儒之说而证释,其自叙所见,则加“按”字,至清代诸儒之说,均未入录。且书内钩勒及签乙之处甚多,似犹未定之稿。人文科学研究所编《藏书目录》标题曰《礼记通论》,其书标目是《礼记燕义注》,均属错讹。今更正而著录以备考。此书有稿本。
一卷。此书无撰人姓氏,仅存《燕义》第四十七,一卷。其编次首为《记文》、次录《正义》,再次《通论》,后录《余论》。大抵皆录宋元诸儒之说而证释,其自叙所见,则加“按”字,至清代诸儒之说,均未入录。且书内钩勒及签乙之处甚多,似犹未定之稿。人文科学研究所编《藏书目录》标题曰《礼记通论》,其书标目是《礼记燕义注》,均属错讹。今更正而著录以备考。此书有稿本。
《助语辞》之别称,详见“助语辞”。
八卷。清严如煜(?-1826)撰。严如煜字炳文,号乐园。湖南溆浦人。嘉庆年间贵州苗民举事,曾佐姜晟幕。后试孝廉方正科第一。授知县,累官陕西按察使。著有《详防备览》、《苗防备览》、《屯防书》、《三省边防
十五卷。元同恕(1254-1331)撰。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后徙于奉元(今属陕西)。至元间授国子司业,辞不拜。延祐六年(1319)立皇太子,召恕为奉议大夫。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此集
四卷。清张楚钟撰。张楚钟字石瓠,江西泰和(今同)人。是书为楚钟所著《务宝胜窝汇稿》之一。凡例言有所见闻,或有所会悟,随得随记,名曰理话。其书于训诂外别创一体,阐发名理,精粹处似格言。又每举算术方式为喻
五十四卷。明邹迪光(1550-1626)撰。邹迪光,字彦吉,号愚谷。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工部主事,历员外郎,出为黄州知府,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年四十即罢归,筑室惠山,多与文士
七十三卷。明何乔远编。何乔远字稚孝,号匪莪,福建晋江人。生卒年待考。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官累南京工部右侍郎。著有《闽书》。此书以明代诗文分体编次,各体之中又复分类,自洪武迄崇祯初年。自序云:国家之施设
十六幅。清方承观(?-1768)命人编制。方承观,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官至直隶总督,卒谥恪敏。《棉花图》十六幅分别题为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
二十七卷。吴瓯编。吴瓯,生卒年不详,字伊贤,辽宁省辽阳市人。研治文字训诂之学。吴氏荟萃清代名家考订《说文解字》的稿本八种,用原书影印,题名《稷香馆丛书》。《说文疑》十二卷,原为清藏书家丁丙(1832-
七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此书乃程颐(详见《易传》)解经之语。《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二程全书》称《伊川经说》。内容包括《系辞》、《书》、《诗》、《春秋》、《论语》、《改定大学》。程颐之学,除《易传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孟子》原各为书,《孟子》至宋代取得经的地位,得与《论语》并立。宋人又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与之相配。宋淳熙年间,朱熹作《四书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