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秋碧堂法书

秋碧堂法书

八卷。清梁清标辑。梁清标字玉立,号蕉林,又号苍岩。梁清标收藏之富,与孙一保、冯伯衡不相上下。此帖第一卷为陆机《平复帖》、张界奴《临兰亭帖》、杜牧《张好好诗》。其中《平复帖》气韵淳古,是陆机真迹。《张好好诗》与《戏鸿堂帖》、《三希堂法帖》相同。第二卷为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及《竹山联句》,《竹山联句》肥重而缺乏劲气。自宋以来,均认为是颜真卿真迹。经米友仁审定,并非是颜书。第三卷为宋高宗《黄庭经》、苏轼《归去来辞》。《黄庭经》是临褚遂良摹王羲之书,秀健有丰致,与《南雪斋》所刻不同,可知此是真迹而《南雪斋》所收是伪书。《归去来辞》不是苏东坡书,可看出远逊于第四卷所收的苏书《洞庭春色》与《中山松醉》二赋。此二赋摹勒之精皆胜于《三希堂法帖》所收。第五卷为蔡襄诗稿,第六卷黄庭坚《阴长生诗》,皆为真迹。第七卷米芾《湘西衣冷榻留云诗》,是全帖中最劣之书。米芾之书入古极深,笔锋所直,具有精光浩气,足以震荡阅者之心目。而不知奈何平庸至此诗。梁清标并没有觉出,大减此帖之价。第八卷为赵孟頫《洛神赋》、《清静经》,皆是赵孟頫名作。其摹勒虽稍逊于《快雪堂帖》之本,但确在《王虹楼帖》之上。此帖有正定梁氏本。

猜你喜欢

  • 中原文献

    二十四卷。明焦竑(1541-1620)编。焦竑字弱侯,号淡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著有《易筌》。是书分经集六卷、史集六卷、子集七卷、文集四卷,末附通考一卷。其自序说:“一切典故无当于制科者,概置弗录

  • 尚书大传疏证

    七卷。清皮锡瑞撰。本书卷首有夏敬序以及皮氏自序。皮氏所治为今文经学,所以本书多申伏以抑郑。虽然皮锡瑞采用的是陈寿祺的本子,但并不是全遵陈寿祺之说。本书征引广博,对于伏生之说多有发挥,亦能纠正一些郑玄旧

  • 孝经精义

    一卷。孝经后录一卷。孝经或问一卷。孝经余论一卷。清张叙撰。张叙字凤冈,江苏太仓(今江苏常熟)人。是书首有宋寿屏序及张叙自序。经文遵注疏本,刊去标目画为十三章。共分为四支,第一支即首章,为全书体要;第二

  • 雨村诗话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学政。著有《童山全集》等。《雨村诗话》为其论诗著作,

  • 诗韵珠玑

    五卷。清余照撰。余照字春亭,江苏江都县人。自序云:幼有志学诗而才识疏浅,于昔贤昔承所辑集删修之韵书,未由研究精奥。间读四部书册,见有典核事类,截取骈字无戾书意者,辄手自抄录,颠倒载于韵脚之下;其字韵隐

  • 覆瓿草

    六卷。明林烃(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林烃,字贞耀,福建闽县(今福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事迹见《明史·林瀚传》。著有《覆瓿草》。是集。凡六卷。首有王稚登

  • 系年要录

    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蜀碑记

    十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详见《舆地碑目记》条。清李调元编此书十卷,有退补斋金华丛书本附辨伪考异一卷。王象之的《舆地碑目记》中,所录蜀碑最详最多。李调元从王书中专门将蜀碑摘出,改标清代府县地名,将各碑

  • 哭庙纪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是书所记,与《辛丑纪闻》略同,恐系一书而传抄为二者。《哭庙纪略》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白鹿山房刊刻《丛刻三种》本,商务印书馆《痛史》铅印本。

  • 史通训故补

    二十卷,清黄叔琳撰。黄叔琳,生卒年不详。致力于经史著述,著有《研北易钞》,《史通训故补》。《史通训故补》一书主要是补充王维俭的《史通训故》之不足,此书与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几乎同时成书。浦起龙的《通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