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篁墩先生文粹

篁墩先生文粹

二十五卷。明程敏政(1445-1499)撰。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十岁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诏读书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直讲东宫。以学问赅博闻名翰林。孝宗嗣位,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直经筵。弘治六年(1488)冬,被劾致仕。文与李东阳齐名。著述甚丰。有《篁墩集》九十卷,编选《明文衡》、《新安文献志》,还有史学著作《宋遗民录》、《宋纪受终考》等。其诗甚多,古体写得朗爽劲健,律诗写得精警有味。但存诗太多,芜蔓之作亦不少,为世訾议。其文颇呈学问渊博的特点,但缺少文学色彩。是当时较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原来程敏政自己编辑其诗文为《篁墩稿》、《篁墩稿》、《篁墩三稿》、《行素稿》,编成后没有刊印。后其子侄辈将程敏政所编诸稿统一汇编,为卷一百四十,总名之曰《篁墩先生文集》。因其卷帙繁富,难于传录,弘治十六年(1503)大庚张天衢任休宁地方官,承担了刊印《篁墩文集》之事,决定首先选择文集中的精华出选本。于是由程氏子侄中名程鲁的负责摘抄,又由程敏政门人戴瑶加以注释,张天衢出资刊刻,于正德元年成书。是为《篁墩文集》传世之本,即此书。越一岁知府何歆等复编次其全集为九十三卷,别梓行世。此编以文体编次,与全集本同。凡此编所收之文,均见全集本。然不观此编,无以知全书流变,故仍著于录。本书有明正德刻本。

猜你喜欢

  • 雍熙乐府

    十三卷。海西广氏编。不著作者。是书凡十三卷。据书中《凡例》称:“声调各应宫律。原分一十七调。今所传者十有二,盖阙其五。”今考12调,分为:黄钟、正宫、大石、小石、仙吕、中吕、南宫、双调、越调、商角、般

  • 郑和下西洋考

    无卷数。法国人伯希和(P.Pel1iot)撰,此书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所历之地及他的部下费信等所著书籍版本、文字等进行考证。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奉命

  • 名僧传钞

    一卷。梁代释宝唱撰。宝唱生平事迹详见《慈悲道场忏法》辞条。《名僧钞》一书,原本为三十卷,存目一卷。可惜南宋年间已亡佚。现根据日本竺置寺释性空在南宋时所抄此书略本,并见载于续藏经本可知,《名僧传钞》一书

  • 经史问

    五卷。清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属今福建省)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曾主持广东粤秀书院。是编五卷系期间与书院众生搜寻研讨经史疑义,以问答式编纂装订成书。所记大部注疏旧义,且多与毛奇龄《经问》重复

  • 蒋道林文粹

    九卷。明蒋信(1483-1559)撰。将信生平见《道林诸集》辞目。是集为其门人姚学闵所编。其文不事华藻,惟直抒胸臆,期于明畅而止。信尝从王守仁于龙场驿,后又从湛若水游,所重惟在于讲学。该集为四库全书本

  • 易大义补

    一卷。清桂文灿撰。桂文灿字子白,南海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曾官湖北郧县知县。《清史稿·儒林传》有传。清惠栋曾作《易大义》一书,但只有《中庸》二卷、《礼运》一卷有目无书。作者据惠栋注《明堂大

  • 宋稗类抄

    三十六卷。清潘永因(生卒年不详)编。潘永因字大生,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著有《读史津逮》。《宋稗类抄》是潘永因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以宋人诗话说部分类纂辑,分五十九门,末附《搜遗》一卷,以补诸门不

  •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

  • 谢皋羽年谱

    一卷。清徐沁撰。徐沁字埜公,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平生著述甚多,除本书外,尚有《明画录》、《金华游录注》、《灌园十二师》等著作。《谢皋羽年谱》是为元人谢翱所作的年谱,谢翱字皋羽,号晞发子。

  • 春秋国华

    十七卷。明严讷(1511-1584)撰。严讷字敏卿,号养斋,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嘉靖辛丑(1541)进士,改庶吉士。代礼、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卒赠少保,谥文靖。该书以鲁国十二公的顺序编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