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紫岩易传

紫岩易传

十卷。张浚(1097-1164)撰。张浚,字德远,自号紫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曾为知枢密院事。为官志在恢复北宋旧地,力主抗金。有知人善任之美誉。一度受秦桧排挤,潜心《易》学。受业于程颐门人天授先生谯定,世称紫岩先生。主张以圣贤之学修身养性,著有《紫岩易传》十卷、《中庸解》一卷、《论语解》四卷、《春秋解》六卷、《诗书礼解》三卷。《紫岩易传》以义理派《易》学为本,凡说阴阳动静皆适于义理之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立言醇粹”。唯末卷杂说,论及河图,涉及象数,并一切以刘牧之说为本,颇受后人指责。该书最早的版本为康熙十九年(1680年)《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著录。

猜你喜欢

  • 毛诗兴体说

    ① 一卷。清林国赓撰。国赓字飏伯,广东番禺县人。光绪甲辰(1904)年进士,曾拜翰林院庶吉士。《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然而以此喻彼的“比”较为明显,而由此及彼的“兴”则比较隐曲。毛传曾

  • 小匡文钞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生平详见《声韵丛说》辞目。《小匡文钞》共四卷,为毛先舒晚年亲订的《思古堂十四种书》中的一种。前有自序,称“小匡文钞者,文皆小有所匡者也”,又称“求契于无心,怀其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

  • 紫藤花馆诗草

    四卷。廖基植(生卒年未详)撰。廖基植字壁耘,湖南宁乡人。清末诸生。廖基植为廖树蘅之子。树蘅颇以诗名,基植濡染家学,故亦喜吟咏。惟才力颇弱,又不事苦吟,故篇什殊无精彩。据其弟基棫叙称,基植尤好昌谷、义山

  •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

    二卷。清释净溥编。净溥里籍、生卒年等均不详。兴善寺在嘉兴府东南秦溪之上。是集凡二卷,上卷载诗,下卷载碑记。内有明大学士吕原记称:“寺创自梁天监二年,至周显德年间,坦法师开山为‘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

  • 邵易补原

    一卷,清俞樾撰。《周易·系辞传》论八卦相生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邵雍却篡改传意。作六十四卦横图,后人多有考辨其诬者。但俞氏却认为邵雍易说虽不同于伏、文、周、孔,但也自成

  • 士纬

    一卷。三国时吴姚信(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姚信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略,知其为名家,另有《周易注》一书。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要部类中。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

  • 论语正义

    二十卷。魏何晏等集解(见《论语集解》),宋邢昺疏。邢昺(932-1010)字叔明,北宋经学家。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太平兴国(976-984)初,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后官至礼部尚书。昺博通五经,

  • 上阳子金丹大要

    见《金丹大要》。

  • 回教杂记一册

    不分卷。英国人梅益盛(1870-1939)编译。梅益盛为英国公谊会教士。1894年来华,在重庆、遂宁、潼川等地回民中传教。著有《中国的穆斯林》等书。此书是从广学会编辑的《伦理宗教百科全书》中摘录出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