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传考证

经传考证

八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一作郙甫),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经学家。乾隆乙卯举人,与刘台拱是中表兄弟,并且齐名。长成后与刘台拱、王念孙、汪中等互相切磋,同为训诂、文字、声韵之学,用以疏释经传,创见很多。每有所得,即以书札往来辨难,必求其是而后已。除本书外,所著尚有:《礼记训纂》四十九卷、《游道堂诗文集》四卷、《诗集》一卷等。其《礼记训纂》虎观诸儒所论议,郑志弟子的问答,以及魏晋以降诸儒的训释,《书钞》、《通典》、《御览》中涉及本书的部分,一以注疏为主,撷其精要,纬以古今诸说,附加己见的地方,都能援据精确,发前人之所未发。本书虽然也遵循汉学家治经轨道,但颇不以惠栋所辑《易》之汉学为然。因此,在“未济彖小狐汔济濡其尾”之下,既援引《秦策》黄歇语:“顷襄王曰:《易》曰:‘狐涉水濡其尾’,”又引证班史《刘向传》、《彭宣传》,认为这是西汉人说《易》,此后绝无人称述它,再引《荀子》、《吕览》、《淮南子》、《春秋繁露》、刘向《说苑》、《列女传》、王充《论衡》、徐干《中论》,认为凡此诸说未必不是七十子的支流与后裔。本书意旨于此可略见一斑。如《书·洛诰》“王肇称殷礼”一条,认为“称”是“举”的意思,“殷”是“盛”的意思,“殷礼”就是“盛礼”,郑玄之说过于迂曲。这大约是因孔传说“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于是连郑注一并否定。《诗·大雅》“桑柔仓兄填兮”一条,认为“仓兄”是叠韵,也就是“仓皇”。却不知“仓兄”是“怆怳”的省文,“仓皇”始见于赵宋时人的书中,唐以前都作“苍黄”,没有作“仓皇”的,胡鸣玉《订讹杂录》曾经辨析过。《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条,认为这是说孝弟为仁之本,“仁”即人,《论语》“人”、“仁”多不分。按:其义虽通,但《管子·戒篇》:“孝弟者,仁之祖也”,仁之祖即仁之本,这个“仁”似不作“人”解释。本书瑕瑜互见,其他考证,尽多可取之处。昔年张之洞读本书,凡是可取的各条,均在上面加圈,但也有所驳正,如《书·康诰》“乃服惟宏王应保殷民”条,张认为应在“乃服惟宏”断句,“汝唯小子乃服惟宏”,就如同《诗》说:“戎虽小子,而式宏大”,“汝惟”即“戒虽”。“多士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条,张认为当在“配天”处断句,极对,“在今”也当为句,“后嗣王”应属下句。《诗·鄘风·墙有茨》“不可读也”条,张认为“抽”即“籀”,《说文》:“籀,讽也”,毛说极精,无须改更。王念孙对此书颇为推重并为此书撰序。有道光十六年宜禄堂刊本,《皇清经解》本(道光本、咸丰补刊本、鸿宝斋石印本、点石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汇刻书目

    ①(又称《汇刻书目初编》) 十卷。清顾修辑。顾修,字仲欧,浙江石门人,目录学家。平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且有信手摘录的习惯。根据这些摘录,编纂了我国第一部丛书目录——《汇刻书目》。首刊于嘉庆四年(17

  • 周易何氏解

    一卷。辑佚书,魏何晏撰,清马国翰辑。何晏崇虚无,尚清谈,官至尚书。其《易》注多不足取,管辂称何晏《易》注美而多伪,甚是。今存玉函山房本。

  • 拙存堂史括

    三卷。明冒起宗撰。冒起宗,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崇祯时进士。授行人。选南考功。掌内计。当时很多人害怕他的为人公正。出为充西佥事。当时流寇据河南。冒起宗监河上军。故使贼寇不能渡河。后来备兵岭西。不久调到

  • 孔庭神在录

    八卷。清胡时忠撰。胡时忠原名时亨,字慎三,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崇祯时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主要记载孔府祀典之事,先列位次,而对儒家圣贤各予著录,第八卷为考证辩论之词,共十五篇。《四库全书》列于存目。

  • 北堂书钞

    一百六十卷。隋末唐初虞世南(558-638)撰。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在隋为秘书郎,文章婉缛,与其兄虞世基皆有名,时人以比“二陆”(陆机、陆云)。入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太宗

  • 群书备数

    十二卷。明张九韶(见《群书拾唾》撰。查阅其内容,与《群书拾唾》一字不异。约为书肆重刊,有意更其名。

  • 西学考略

    二卷。美国丁韪良(详见《性学举隅》)撰。1869年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1881年3月请假回国,1883年3月回京销假。《西学考略》就写于回京之后,概略地介绍了西方的教育状况。全书二卷,上卷是纪游,记

  • 读金石萃编条记

    一卷。清沈钦韩撰。沈钦韩(1775-1832),字文起,号小宛,原籍浙江湖州(今吴兴),居于苏州木渎镇。史学家、文学家。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宁国府教谕(训导)。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

  • 承运传

    四卷三十九回。不题撰人,书成于明万历年间。长篇历史小说,叙明建文元年(1399)至建文四年(1402)的“靖难之役”事。书开始写明太祖朱元璋梦乌龙盘于大殿第三根金柱,次日十王来朝,第四子(燕王朱棣)演

  • 古诗

    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以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