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典释文考证

经典释文考证

十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见“重校方言”。卢氏校刊《经典释文》之后,别为《考证》,学者赞为精审。《考证》附于抱经堂本《经典释文》之后。

三十卷。卢文弨(详见卢文弨录《五经正义表》条)撰。唐著名经学家陆德明(详见《经典释文》条)撰《经典释文》一书。清《四库全书提要》称“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但清《四库全书》所收为“通志堂刻本”。清何焯点校《经解目录》,曾讥顾湄“校勘之疏”,自不及卢本《经典释文考证》精善。卢本“考证”与“释文”分刻。其中如“冠义”、“乡大夫”、“乡先生”,音义并音“香下”。谓注云,“乡先生同乡老而致仕者”。《正义》云,“见于乡大夫”,谓“在朝之乡大夫也”。以注疏推之,经文“乡大夫”当作“卿大夫”。而疏之两“”字,亦“卿”之讹,见于“大夫不当遗卿”,注于“乡先生”始释为“同乡”。则上本不作“乡”字可见。若指《地官》之“乡大夫”,则更加偏颇。此字沿误已久,陆氏也不能辨,一经文弨剖析,昭然疑释。然也不无失者,《陈风》“衡门以乐”,卢本又作“下”,载臧生云,“‘郑作“饥”,不云“乐”当为“”。’是经本(陆德明本)作‘’也”。卢《正义》引王肃、孙毓,皆云“‘可以乐道忘饥’,是《传》中‘乐道忘饥’之言,非《毛诗》本义,乃肃所私撰,而孙毓从之也。以‘乐饥’为‘乐道忘饥’,说甚支离,必非毛语”。按臧生即臧庸,喜攻王肃,其论多偏。《韩诗外传》曰:“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生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下即引“诗可以疗饥”。韩与毛传“可以乐道忘饥”正同。又怎么能说王肃是“私撰”呢?臧庸之语不足为信。卢本又“郊特牲饷禘”音“药下”。今音注“药”,怎能以“乐”音之,况且“乐”有两音。检校韵书,从无“禘”音“药”者。陆德明业已谬误,卢文弨错舛又更远。不知此“禘”,盖“禴”之讹字。“郊特牲”云,“故春禘而秋尝。”注此“禘”当为“禴”之误也。“祭义”又云,“故禘有乐而尝无乐”。《正义》据《王制》云,“春礿夏禘”。《周礼·大宗伯》,“春祠夏禴”。今云“春禘”为夏殷礼,以“郊特牲”注“禘”当为“礿”,则此“春禘”亦当为“礿”。那么,“郊特牲”已注而破之,不复言也。这些均为陆德明、卢文弨偶有失察之处。然而,瑕不掩瑜,卢氏抱经堂本仍不愧为诸本中最为“精审”者。卢氏“经典释文”三十卷,收于《抱经堂丛书》。此书与《抱经堂文集》三十四卷,1923年北京直隶书局影印。

猜你喜欢

  • 唐子西集

    二十四卷。宋唐庚(1071-1121)撰。唐庚,字子西,眉州丹陵(今四川丹陵县)人。进士出身,为宗子博士。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他也被贬置惠州。后遇赦,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

  • 订讹杂录

    十卷。清胡鸣玉撰。鸣玉字廷佩,号吟鸥,江南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贡生,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是编旨在订正文字写法与读音谬误,性质近于《匡谬正俗》,考证常见文字写法与读音谬误,分条辨析

  • 张果阴符经注

    见《黄帝阴符经注》。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

  • 周易郑荀义

    三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认为郑、荀均是费氏易学,故述两家易说合为一编。张氏称:“郑言礼,荀言升降”,其驳郑氏卦爻无变动谓之彖词,谓七八者彖,九六者变,经称用九用六,而辞皆七八,名与实不符。其论尚精当,学

  • 芋经

    见《种芋法》。

  • 诗伦

    二卷。清汪薇辑。汪薇字辱斋,广东新安(今宝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谁谓诗之作非以明伦,而伦之外又别有诗呢?”作者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五伦为纲而采其诗之有合于此者辑为一编,略为批示

  • 汾西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蒋鸣龙修,付南宫纂。蒋鸣龙字飞占,浙江建德县人。出身拔贡,康熙八年(1669)知汾西县。汾邑地小民贫,而其志乘,由来甚远。元以前毁于兵燹,遗墨久湮。明万历间毛炯编纂和清顺治十四年李色

  • 信芳阁诗草

    五卷。清陈蕴莲(生卒年不详)撰。陈蕴莲,字慕青,江苏江阴人,阳湖左晨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咸丰元年(1851)刻本。书前有潘素心、其兄陈祖望所写序言及作者自序。书后有其夫左晨所作跋语。共收诗四卷。又有

  • 虚舟集

    五卷。明王偁(?-1415)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