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贼情汇纂

贼情汇纂

十二卷。清张德坚等纂。张德坚,江苏甘泉(今江苏省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湖北府经历县丞,曾国藩所设采编所总纂官,是对农民起义极端仇视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1853年前后,张德坚在湖北巡抚辕内充巡捕官,为了探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内情,曾多方搜集各种情报,并常化装潜入太平军内部刺探军情,编辑成《贼情集要》一册。1854年张德坚以此书由刘蓉上于正忙于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得到曾的赏识,遂受札委与候选从九品顺天人邵彦烺、江苏上元人童生程奉璜等先后十六人,根据清军缴获的太平天国官书文卷,并多方采访搜剔,重新编纂有关太平天国情况的所谓“贼情”,作为清军镇压太平军作战时的查考。初设采编所于武昌,后又移至长沙,1855年书初成,其后又有陆续增订,书名《贼情汇纂》。张德坚等编纂《贼情汇纂》的目的是为了清军知己知彼,能悉太平军情,故于太平天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典制、文书、朝仪、人员等,叙述不厌求详。书中辑录了许多清军缴获的文件及其他战利品,于文告、印信、旗帜、服饰之类,又绘图系说,保存了许多太平天国的直接史料。《贼情汇纂》叙事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秋,迄于咸丰五年(1855年)间,卷首为张德坚序,凡例之后附纂校官生衔名、纂书原案、采访姓名。卷一《遽贼姓名上·首逆事实》记洪秀全等八王事迹。卷二《遽贼姓名下·遽贼事实》记陈承瑢等侯、伯、国宗、丞相、检点、尚书、指挥等人姓名事迹。卷三《伪官制》列太平天国官制表,并述太平天国勋阶、陟降、朝内官、军中官、守士乡官、女官、科举、选材之制。卷四《伪军制上》分记太平军目、兵册、家册、阵法、营垒、土营情形。卷五《伪军制下》记太平军水营、旗帜、器械、营规之制及战术、侦察等手段。卷六《伪礼制》记太平天国宫室、印章、历法、朝仪、服饰、仪卫舆马、称呼、饮食。卷七《伪文告上》举太平天国诏旨、诰谕、诫谕、训谕、诲谕、札谕、照会、将凭、批示诸文式及其封套式样,并本章、禀奏、禀报、照会、敬禀、禀申、告示诸文式。卷八《伪文告下》记太平天国律法、条禁、举官执照、关凭、贡单、门牌、印据、船票、船牌、封条诸式及讳字、隐语、联句诸文字。卷九《贼教》略述太平天国印书十九种,并记太平天国礼拜仪式,犯戒刑罚,宣讲道理之事。卷十《贼粮》记太平天国经济制度,分贡献、“虏劫”、“科派”、船运、关榷、交易、口粮、仓库、铸钱等项。卷十一《贼数》考太平军官额、伍卒额数,及“老贼”、“新贼”、“掳人”、逃亡、童子兵、女官、女军各数。卷十二《杂载》采辑有关太平军传闻、述记之说,所据资料来源均予注明。书中辑录了大量的太平天国文献书籍,并能存其真实面貌。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其原始文献被清廷毁灭得留存下来的极少,《贼情汇纂》中辑录的文献,成为后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重要的原始资料。但书中也有一些污蔑造谣之事,且有不少误传之记。例如记洪秀全、冯云山、石达开皆误为桂平人,又谓洪秀全、杨秀清当时以护送烟土、洋货为生,均属讹误。《贼情汇纂》一书自太平天国亡后,多所毁亡,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清红丝栏抄本十二卷,卷一、卷二墨笔修改之处甚多,字体颇似曾国藩手书,有人认为此抄本或为曾氏所藏,类似原稿之清本。又有原杨度所藏山精舍本,记事止于咸丰六年(1856年),为增订之后的清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另一清传抄本,称为《洪杨类纂史略》,谓为无名氏著,是将张德坚序、凡例等删阙而成。另有别本或称《洪杨纪事》,亦为清传抄本。咸丰七年(1857年)文绵斋刻本,记首逆事实,遽贼事实、杂载,事迄于咸丰四年(1854年)冬,是据增订修改前更早的传抄本刻印的节本。1928年北平(北京)广业书社据谭延闿处《贼情汇纂》传抄本删节铅印本,改名《太平天国别史》,而内容较原书约存七分之一。1932年又有向达之山精舍影印本出版。1933年吴兴凌善清根据《洪杨纪事》,复搜群籍,厘订史例,而成《太平天国野史》二十卷,但书中内容取《洪杨纪事》之处即不注明,所补群籍亦未注出处,全书价值为之削色。1952年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种《太平天国》铅印标点本,是向达据北大图书馆清红丝栏抄本和南京国学图书馆藏山精舍影印本校勘出版的。铅印标点本后附编者《校勘记》,取各本所长,最为完善。

猜你喜欢

  • 常谈搜

    四卷。清易本烺撰,其子崇垚等校。本烺字眉孙,湖北京山县人。是编卷端有同治癸亥(1863年)本烺弁言,以为天下有常谈语句,操觚家习知之,及叩其出处,则老生宿儒或有不能骤应者,且踵讹袭谬,不知其非。如“会

  • 北宋椠春秋公羊疏残本校勘记

    一卷。刘承干(1881-1963)撰。承干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浙江上虞人,迁居上海。喜校刻古书,刊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余草堂丛书》、《希古楼金石丛书》等,编有

  • 绥寇纪略补遗

    三卷。清吴伟业撰。吴伟业,见《绥寇纪略》条。其书于康熙十三年初刻成书(时称邹氏本,即为明逸民邹式金刊刻)时,仅存十二卷。嘉庆九年(1804年),张海鹏从萧子山处,获得吴伟业所遗手稿三卷,大喜过望,认为

  • 义乌先哲遗书

    三种,五卷。民国黄侗编。黄侗字晓城,浙江义乌人。丛书收义乌乡贤遗著三种;清陈德调二种,楼杏春一种。陈德调为嘉庆进士,曾为衢州府学教谕,丛书收其《我疑录》一卷附《读古本大学》一卷、《存悔堂诗草》一卷,前

  • 名山县志

    ①十五卷,清赵懿纂修。赵懿,遵义人,曾任名山县知县。名山县志始于清康熙末年县令徐元禧,为书三十六卷。自后百七十余年无续者。徐志亦遂散佚不可踪迹。光绪间,赵懿知县事,始涉历山川,咨询耆旧,搜检故牍,博稽

  • 史异编

    十七卷。明俞文龙编辑。文龙,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将历代史书中所记载的灾祥神怪等汇集成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既非占验之书,又无与学问之事,徒见其好怪而已。”版本不详。

  • 望三益斋烬余吟

    二卷。《词草》一卷。《公余吟》二卷。《归田诗草》一卷。《谢恩析子》一卷。《杂体文》四卷。《读诗一得》一卷。《试帖》一卷。清吴棠(生卒不详)撰。吴棠字仲宣。江苏盱眙人,举人。补江苏桃源县知县。咸丰年间累

  • 山带阁注楚辞

    清蒋骥(约1678-1745)撰。蒋骥,字涑塍,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少好学,每受时辈推赞。年二十,补县学生,与兄蒋文元、蒋芳洲、蒋鹏翮、蒋汾功俱获文誉,里人称“里中五蒋,后来居上”。但是其兄四人先

  • 张氏医通

    十六卷。清张璐(1617-1699)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州(江苏苏州)人。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余年。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

  • 说文解字翼征

    十四卷 朝鲜朴瑄寿(生卒年不详)撰。瑄寿字温卿,号温斋,潘南人。宪宗己酉进士,登李太王甲子文科,官工曹判书。是编汇辑商周吉金文字,依《说文》之序,一一加以解释,欲以商周古文匡正《说文》之失。然朴氏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