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遂初堂书目

遂初堂书目

一卷,南宋尤袤撰。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谥文简,江苏无锡人。著名目录学家。自幼聪明好学,嗜书成癖,绍兴十八年(1148)二十二岁中进士第一名,历官著作郎兼太子侍读、枢密院正兼左谕德、太常太卿、礼部尚书。为官清廉,从政之余,喜好藏书、抄书,并著书立说。宋光宗赵焜为其藏书楼赐名“遂初堂”,笔书匾额赐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称其藏书“为近世冠”。尤袤为其藏书编写了目录,即《遂初堂书目》一卷,按四部分四十四类,收书近三千种。其中经部九门: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孝经孟子类,小学类,收书三百五十七种;史部十八门: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类、本朝故事类、本朝杂传类、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收书793种;子部十二门:儒家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家类、数术家类、小说家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收书九百二十六种;集部五门: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典类,收书七百七十九种。其例略与史志同,尤其多记失传古书书名。独到之处是兼载一书各种版本,虽只限于经部和正史类书籍,但仍不失为我国关于版本目录的最早著作。该书还有一个特点:对四部分类体系作了调整,突出本朝著作与新出现的图书,使一些无可归的书籍有类可寻,如子部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石谱、蟹录之无类可附者。现在通行本,对所记载图书缺卷数、撰者、刊刻时间和地点等,大概在流传过程中被简略了,并非原书。该书最早的版本是《说郛》本,后有《海山仙馆丛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锡山尤氏丛刊甲集本等。其中“常州先哲遗书本”后有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跋,为最善之本。

猜你喜欢

  • 宋高宗真草孝经

    (石刻本)宋高宗御书。绍兴十四年(1144)刻石。先是绍兴十三年御书诸经,有《周易》、《尚书》、《诗经》、《左传》、《中庸》、《论语》、《孟子》,无《孝经》。至十四年七月,诏诸州以御书《孝经》刊石。今

  • 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一册(吉石盦影印本)。罗振玉影印。书共十页,前影印原刻拓本,后有宣统丁巳中秋罗氏跋。原刻存《礼记·檀弓》残字一百九十八行,除去漫漶不可辨的,还有一百三十余行。与他以前将《周礼》、《孝经》合印在一起,仅

  • 留都武学志

    五卷。明徐伯征撰。徐伯征,字孺台,浙江海宁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天启三年(1623)任南京武学教授,后官至扬州府知府。本书乃作者任南京武学教授时所撰,记南京武学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

  • 画山水赋

    一卷。后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生卒年不详)撰。荆浩,字浩然,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故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属山西)人。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宗柳公权,工画佛像

  • 灼艾集

    八卷。不著撰者名氏。书前也无序例。据高儒《百川书志》中记载,此书为九沙山人万表灼艾时所集。万表(1498-1556),字民望,号鹿园,世袭宁波卫指挥佥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正德中武举会试及第,

  • 周易篇第

    四卷。清李荣陛撰。李氏著有《易考》、《易续考》等,其论尚有依据。此书专论周易篇第,内容为举要、上经、下经、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依次叙说。其举要云:“古易经传别卷,注疏家逐卦分为八节,各以彖

  • 周礼三家佚注

    一卷。清孙诒让撰。此书辑录了贾逵、马融、干宝三家业已散佚的《周礼》注释。其体例是:依经文为次序,收录三家注,以“贾曰”、“马曰”、“干曰”为别。间或有按训,大多是作文字考订,而不讨论三家注的得失。所辑

  • 读书笔记

    六卷。清尹会一撰。尹会一号健余,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书首有门人王击玱序,所定次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书中规抚指趣,不离朱子。每条下间或引王罕皆、王玉清等小

  • 订正朱子家礼

    五卷。清郭嵩焘撰。郭嵩焘生平及生卒年不详。自宋代以来家礼都遵奉朱熹《家礼》,郭嵩焘于是考求礼经之意,挥礼制的古今沿革,对《家礼》进行考证与修订。但《家礼》一书,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对朱熹年

  • 长松茹退

    二卷。明朝释可真(1543-1603)撰。释可真,又称释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世称紫柏尊者,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沈,17岁出家于苏州虎丘云岩寺为僧。20岁受具足戒。万历元年(1573)到达北京法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