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二卷。元张嗣成(生卒年不详)撰。张嗣成,元代正一道道士,为三十九代天师,自号太玄子。撰有《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自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五斗米道,经历朝而至元,张家三十八代子孙相传而至张嗣成。其间几经分化与组合,而并为正一道。虽然其道名及斋戒仪范等有过变化,但一直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张嗣成撰此书,主要是为诵经体道。张嗣成于自序中称:“太上老君道大而德宏,守约而施博……”“故道难闻,因经而后闻,道难见,因经而后见。”阐述道生万物之玄奥与因经而闻道的重要性。并强调诵此经者,如果有得于无为之绪,就可以修身、齐家、安民、措天下于太平。如果性命交融,根蒂相摄,暗合其道而不由言悟,就会别具慧眼,与太上老君相见于寥廓恍惚之间。如果能进一步领悟到“金丹不在他求而至道吾所固有”之理而进行修炼,待“功成行满”就会“法身不坏”。此书分上、下二卷八十一章。《章句训颂》语言多用韵语,以四、五、七言为主,类似于禅偈,适用于传教授徒,曾深受道教徒的赏识。其书语言浅白、落俗,实非经典之作;然其成书较早,影响较广,对于研究《道德经》的传播及修身,仍有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

猜你喜欢

  • 珂雪词

    二卷。清曹贞吉(1634-1698)撰。曹贞吉字升阶,又字升六,号实庵,安丘(今属山东)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礼部郎中。曹贞吉曾著有《珂雪诗》,本书则系词集。上卷收词一百三十四首,下卷一百

  • 文章指南

    五卷。旧本题为明归有光(1506-1571)编。归有光字照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长兴令,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晚年以穷乡老儒与“后七子”相

  • 古文汇编

    二百三十六卷。明陈仁锡编。生平见《古文奇赏》条。此编以经、史、子、集分部。但所配多不恰当。如《水经》属地理,当列于史。《太元》当列于子部。乃因其以经为名,遂列于经部。而《左氏春秋传》反列诸史。又芟削《

  • 泗虹合志

    十九卷。清方瑞兰修,江殿扬、许湘甲纂。方瑞兰,字子征,河南禹州人,光绪九年(1883)来任泗州知州。泗志始于明景泰间,学正王庄始创修之。至弘治间,州守汪应轸为之续修。迄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州守莫之翰

  • 古今乐录

    一卷。陈释智匠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释智匠生平事迹不详。原书《隋书》载作十二卷,《唐书》作十三卷,早已亡佚。马国翰据《太平御览》、《初学记》、《吴淑事类赋》等书辑得,成一卷,著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

  • 掖垣谏草

    五卷。张贞观撰。张贞观,明代沛县(今属江苏省)人,字恒诚,别号惺字。万历癸未(1583年)进士,累擢礼科都给事中。万历甲午(1594年),以清皇长子出阁进读,直言忤旨,罢职为民。有《掖垣谏草》。此书所

  • 后六帖

    见《白孔六帖》。

  • 彻悟禅师语录

    一卷。清代释际醒撰。彻悟,号梦东。生于1741年,卒于1810年。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

  • 金匮要略心典

    见《金匮心典》。

  • 新本郑氏周易

    三卷。清惠栋(1697-1758)编。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士奇次子,因其父号红豆先生,人称其为小红豆先生。幼年曾随父视学粤东,后家道中落,授徒自给,常陷于饥寒。为清代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