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石学录

金石学录

四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约1771-1845),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优贡生。处州(今属浙江)府学训导。有《尚书隶古定释》等著作。此书录周、秦以来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至于清代诸家,凡为金石之学者,约四百余人。在诸家名下,各详述其所著之书。有的人的著作只专录一个地域的金石;有的人或仅考释一碑;有的人无专著,只有散见的文章或札记,他都予以登载。有的人喜好金石,为金石学家所引重,虽本人无著述,亦录其姓氏,并附录所藏金石之绝品。而金石诸物,仅以诗歌流传者不录,评论法帖的人不录,专门以钱谱传者不录。对诸家的仕履、官爵、乡里均从略。此书搜辑虽广,但缺漏仍多,其最大的缺漏是所引据的诸书均没有注明出处。后来陆心源、魏锡曾等人,又补订三百余条。传本为道光四年(1824)“芝省斋”刻本。

猜你喜欢

  • 历代赋格

    十五卷。清陆葇(1630-1699)编。陆葇,原名世枋,字义山,一字次友,号雅坪,浙江平湖县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管内秘书院典籍。召试“博学鸿儒”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分纂《明史》。后奉命值南书

  • 周易洞林

    无卷数。辑佚书,晋郭璞撰,有多种辑本。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官至尚书郎,精于卜筮,尝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其事见于《晋书》本传。《隋书·经籍志》载,《洞林》原为三卷。《

  • 集韵考正

    十卷。清方成珪撰。成珪(1785——1850)字国宪,号雪斋,浙江瑞安县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人,官海宁州学正,以宁波府教授致仕。生平精研小学,家富藏书,遂勤于校雠。尚撰《字鉴校正》、《韩集

  • 徂徕石先生文集

    二十卷。末一卷。宋石介(1005-1045)撰。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兖州奉苻(今山东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太子中允。官至山东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好学深思,身居要职,

  • 御定内则衍义

    十六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亲定。是书冠以御制序文及恭进皇太后表。内容以《礼记·内则》篇为本,论述妇道,并援引经史诸书以佐证推阐之。分八纲三十二子目:一曰孝之道,分事舅姑、事父母;二曰敬

  • 甘棠小志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董醇纂。董醇(1807-1892),初名椿,字寿卿,科试时改名醇,后避同治讳,又更名恂,字忱甫,号酝卿,清甘泉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南储运道、直隶清

  • 榴龛随笔

    清陈寅清撰。陈演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见《庄氏史案》。

  • 清江碧嶂集

    一卷。元杜本(1276一1350)撰。本字伯景。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本读书能文,并经世致用,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用其言,米价顿平。荐于武宗,召至京。不久,归居武夷山。文

  • 补农书

    一卷。清张履祥(1610-1674)撰。张履祥,字考夫,一字念夫,号杨园,桐乡(今浙江桐乡县)人。张履祥少有大志,明亡后避世乡间,康熙十三年(1674)卒。张履祥隐居乡间,身体力行从事农业生产。他把自

  • 夔州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恩成修,刘德荃纂。恩成,满洲举人,曾任夔州府知府。刘德荃,黄陂人,进士,曾任茂州知州。《夔州府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此志词笔迂拙,繁而寡要。如学校志弁以小序,言昔昌黎伯韩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