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震川文集

震川文集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始举进士,授长兴知县。历顺德通判,官至南京太仆丞。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认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项思尧文集序》),斥当时主张“文必秦汉”的王世贞辈为“妄庸巨子”,并力相抵排。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甚受时人推重,堪称明代一大家。著有《震川文集》、《易经渊旨》、《诸子汇函》、《文章指南》等。归有光的诗文初由其族弟归道传于万历二年(1574)刊刻,题名为《震川先生文集》,凡二十卷。世称为“常熟本”。继而有其子归子祜、归子宁编次,由书商翁良瑜于万历四年(1576年)刊刻的《归先生文集》,凡三十二卷,附录一卷。其时书商寓居昆山,故世称之“昆山本”。后其子归昌世和钱谦益合其已刻诸本,编为《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是集乃归有光曾孙归庄以家藏抄本互相校勘,又补入未刻之文汇为全集刻于清康熙十年至十四年(1671-1675)。前有王崇简、徐乾学二序,及归庄所作《凡例》。《文集》卷首为经解,卷终为祭文,凡二十四体。《别集》卷首为论策,卷终为古今体诗,凡十一体。尽管归庄在《凡例》中极言旧刻本之伪,诋斥不遗余力。然归庄亦有擅自改动集内文章的现象,且是集刻于康熙年间,文字忌讳较多,但与其他诸版相较,归庄刻本还比较完备。后来《四部丛刊》也据此本影印。清嘉庆元年(1796年)玉钥堂刻的《震川先生大全集》校正了归庄刻本的一些错字。近人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即以《四部丛刊》影印的归庄刻本为底本,以玉钥堂刻本为对校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出版。

猜你喜欢

  • 玉华洞志

    十卷。清廖鹤龄撰。廖鹤龄,字云友,福建将乐人。岁贡生。玉华洞在将乐县南十里许,以奇丽鸣天下。万历二十年(1592),海阳人林熙春任将乐县知县,爱玉华洞,认为天下罕见,因撰《玉华洞志》,此为首创。后顺治

  • 历代兵制

    八卷。宋陈傅良(详见《春秋后传》)撰。是书上溯周代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至唐宋以来历代军事制度靡不涉及,而于有宋一代尤为至详。举凡统军指挥、将帅职权、军队编制、兵员征募、训练教阅、纪律号令、武器装备等

  • 裴务齐切韵

    一卷。唐裴务齐撰,清顾震福辑。裴韵新旧《唐志》均未著录;《日本现在书目》著录裴务齐《切韵》五卷。《广韵》卷首附列增字诸家姓名中有“裴务齐增加字”字样。郭忠恕《佩觿》征引裴韵序转注之说、《倭名类聚钞》征

  • 职官分纪

    五十卷。宋孙逢吉(生卒年不详)撰。孙逢吉字彦同,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宋隆兴元年进士。宋宁宗时官秘书监、吏部侍郎。此书专门纪宋以前各朝代的官制,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制度的沿革、名姓故事。引文系

  • 人中画

    十六卷。不题撰人,书成于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按此书各种刊本卷、回数不同,所标题目也有差异,殆由书商翻刻所为。各刊本故事内容交叉相同,亦有不同缺失。较全的啸花轩刊本十六卷十六回,有五篇故事,分别为:《

  • 黄粱遗迹志

    一卷。明杨四知撰。四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官巡按直隶御史。“梦黄粱”的故事,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枕中记》已有记载。这部传奇小说中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授

  • 粤诗搜逸

    四卷。清黄子高(生卒年不详)编辑。黄子高,字叔立。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约嘉庆、道光时人。优贡生,以词章擅名,著有《石溪文集》等。此集为粤诗汇集。在编辑体例上与以往不同。以往粤人选编粤诗,大抵以兼收

  • 乐诗考略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诸生。在文学戏曲、历史、古文字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有《观堂集林》。此《乐诗考略》凡一卷,系集合关于乐学论文而成,计有

  • 二家宫词

    二卷。明毛晋(1598-1659)编。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九,又一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常熟)人。诸生。识多博广,博览古籍。家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请名士校勘,世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传刻古书,

  • 宗徒列传

    不分卷。意大利人高一志(1566-1640)撰。高一志为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到南京传教,1640年死于山西。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是其《圣人行宝》七卷(历述天主教宗徒、教皇、殉教人及其它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