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略汇通

韵略汇通

一卷。明毕拱宸撰。毕氏又名拱辰,字星伯,号湖目,又号天目,明末掖县(今山东掖县)人。万历丙辰(1616年)进士,授朝邑、盐城二县知县。后数迁数贬,官冀宁兵备签事时,起义军兵陷太平,为李自成所杀。追谥烈愍。工诗,通韵学。此书序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乃为“童蒙入门”之便,取兰茂《韵略易通》“分合删补”而成,一名“汇通”,“取水回而复合之义,兹编虽分流别派,疏瀹惟勤,然总合于元韵之渊源者”。与《韵略易通》不同的,是分韵仅十六部,它把原收〔-m〕尾诸韵并入收〔-n〕尾诸韵之中,可以证明明末北方话中〔-m〕尾已经消失。其归并情况是:“廉纤”并入“先全”;“缄咸”一部分入“先全”,一部分入“山寒”;“侵寻”与“真文”合为“真寻”;同时,“端桓”也并入“山寒”。另将“西微”韵中念〔i〕的字归于“居鱼”韵,剩下念〔ei〕的字改为“灰微”韵。十六韵部是:一东洪、二江阳、三真寻、四庚晴、五山寒、六先全、七支辞、八灰微、九居鱼、十呼模、十一皆来、十二萧豪、十三戈何、十四家麻、十五遮蛇、十六幽楼。声母仍沿兰书之旧,分为二十声母。声调方面,保存入声,入声韵配阳声韵,与《韵略易通》相同。平声分为上平、下平,就是《中原音韵》的阴平、阳平。声调分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在韵书体例上,两书基本相同,只是为各小韵加注切语,切语据《洪武正韵》而略有出入。毕氏原刊,颇不易得,赵荫棠谓钱玄同曾藏一部,棉纸大字,印工极精,此本不知现藏何处。山东王富揆曾以此书冒《韵略易通》之名石印出版,此本书名虽误,但内容仍为毕氏之旧。

猜你喜欢

  • 易经观玩篇

    无卷数。清朱宗洛撰。朱宗洛字绍川,无锡(今属江苏)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任天镇县知县。此编凡例说用的是费直本,但其书每卦画六爻于前,而将初九、九二等字写在爻画之中。右列爻辞,左列小象,而

  • 鹤泉文钞

    二卷。清戚学标(生卒年不详。)撰。戚学标字翰芳,号鹤泉,安徽太平(今黄山)人。少年从师齐召南,称高足。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因性格耿直,每与上司不合,被罢官。后改任宁波府教授,

  • 妙远堂集

    四十卷。明马之骏(1588-1625)撰。马之骏,字仲良,河南新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妙选堂集》。是集凡四十卷。诗十四卷、文二十六卷。万历年间,文体渐变,竟陵(今湖北天

  • 说学斋稿

    不分卷。明危素(1303-1372)撰。危素为明初诗文作家。字太仆,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少通五经,元至正中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元亡,徙南京。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

  • 明孝友传

    八卷。明郭凝之撰,凝之事迹见《孝友传》条。该书乃是《孝友传》续作,全采明代之人,上起士大夫,下至沙门和尚、乞丐。人各为传,共计429人。

  • 整庵存稿

    二十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江苏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乞归养,刘瑾怒而夺职为民,刘瑾被诛后复起,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学者称整庵先生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 皇明经世文编

    五百卷。《补遗》四卷。明徐孚远(1559-1665)等撰。徐孚远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弘光朝灭亡后,随鲁监国漂泊海岛。永历时,官拜左副都御史。后死于台湾。孚远是明末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与陈子龙、夏

  • 中庸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事详《大学管窥》。此书将《中庸》分为二十五段,与朱熹《中庸章句》相同的仅十四段,余皆不同。比如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以“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以“人皆曰子知”二

  • 春秋四传纠正

    一卷。清俞汝言(详见《春秋平义》)撰。康熙十五年,俞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复于此年夏续作此书,以综括《平义》之大旨。此书摘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僭,计八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