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宋僧传

高宋僧传

三十卷。北宋僧人赞宁(919-1001)撰。赞宁俗姓高。祖籍渤海,生于吴兴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在杭州祥符寺出家,法号“赞宁”。赞宁聪颖敏惠、钻研佛法。尤精于南山律,有“律虎”之称。太平兴国三年(978)达宋都城开封,受到宋太宗赵炅的礼遇和器重,赐号“通慧大师”。历任左街讲经首座,史馆编修,并掌洛京宗教诸事,后升任汴京右街僧录、左街僧录等职。赞宁平生著述颇多,除《宋高僧传》三十卷外,还著有《大宋僧史略》三卷,《三教圣贤事迹》一百卷,《内典集》、《外学集》等佛教著作。《宋高僧传》原名《大宋高僧传》,称称《宋传》,是赞宁奉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诏而撰写的。受命后回到杭州,与弟子显忠、智轮费时七年,于端拱元年(988)成书,编入大藏。至道二年(996),重加修整,补入一部分资料,遂成定本。《宋高僧传》在编纂体例上,与唐代释道宣撰的《续高僧传》基本相同。分译经篇、义解篇、习禅篇、明律篇、护法篇、感通篇、遗身篇、读诵篇、兴福篇、杂科声德篇等十科。唯在篇末之论部分有创新之处。如在有些人的传末附以说明文字,申明作者意旨,或自为问答,以释疑难,这是前传所没有的。入传的僧人主要包括六个朝代,即唐代,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宋代另补充了刘宋、后魏、陈、隋以前所遗漏的高僧。正传收载531人,附录126人。其学术价值在于:为研究中国佛教史保存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足以弥补正史对佛教史实记载的不足。如其译经篇详载唐代新传来的密宗各大师的事迹,译场的设官分职,译经的体例;习禅篇记禅宗五家七宗的成立,派别分歧,南顾北渐的斗争;明律篇所记南山、相部、东塔三派的争执等,均成为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另外,该书对禅宗各派重要人物,除云门宗创立者文偃外,皆一一立传,对禅宗内部的矛盾斗争,坚持写实,毫不隐讳。无疑对研究中国独具特色的禅宗史具有重要价值。《宋高僧传》由于作者明悉掌故,熟稔史籍写作体制,治史严谨,博采各家之长,故使此书写作风格“叙事清新质朴、翔实畅达”。对后世佛教传记体裁史书的编修具有一定影响。初刊本为南宋《碛砂版大藏经》,简称《碛砂藏》。由僧人法忠、清圭等人,在平江碛砂(今江苏吴县)延圣禅院雕印,装潢为梵夹本。1931年在陕西西安卧龙寺、开元寺发现此藏经本。中华书局1987年《中国佛教典籍选刊》本。最新版本是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高僧传合集》本。

猜你喜欢

  • 九经说

    十七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学者称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散官主事,历官兵部主事、礼部、刑部郎中、记名御史

  • 七星诗文存

    十二卷。明刘鸿(约1490前后在世)撰。刘鸿,字云表,因居七星岩,又自号七星居士,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后屡上公车不第,遂自放游山水之间,以终。著有《七星诗

  • 遵注义释诗经离句衬解

    八卷。清朱榛撰。朱榛字欲泉,安徽含山县人。朱氏以为朱熹集传,文字繁多,再作疏解则更令人难以卒读。所以此书只在经文诗句之间略加衬字,使其文义上下贯通,故称衬解。如诗句中有字异音别者则另附字义音释。又取《

  • 平遥县志

    十二卷。清恩端修,武达材、王舒萼纂。恩端字子严,镶白旗汉军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平遥知县。武达材字子栋,文水人,赐进士出身,即用知县。王舒萼字韡堂,灵石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主事福建司行

  • 通鉴大感应录

    二卷,清秦镜撰。秦镜,字非台,生平不详,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通鉴大感应录》是秦镜从《资治通鉴》中摘录出一些观点立场鲜明、使人读起来有所感悟的篇目,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写成的一部书,在书前有秦镜

  • 道峰集

    六卷。明章适(约1561前后在世)撰。章适,字景南,号道峰,兰溪(今浙江兰溪)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因疏请景裕二王出阁讲读,忤旨告归。著有《道峰集》。是集乃是

  • 北海经学七录

    十一卷。清孔广林(见《六艺论》辑。按此书即《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第七种,后编入《通德遗书所见录》,为第十七种。《所见录》有嘉庆十八年(1813)孔氏后记,云:“岁在甲午(乾隆三十九年)辑《易注》

  • 岳雪楼鉴真法帖

    十二卷。清孔广陶辑此帖始刻于同治五年(1866年),刻成于光绪六年(1880)。所收从隋唐至清代书人,以及其先人遗墨。嘉庆、道光年间,叶云谷、叶蔗田兄弟以所藏名迹勒石,贮于耕霞馆,未成帖而石归孔氏,孔

  • 隋山宇方钞

    一卷。清汪曰桢(生卒年不详)撰。汪曰桢字谢城,号荔墙,乌程(今属浙江)人。官会稽校官。博学多才,喜谈医术。辑有《荔墙丛刻》。此书为汪氏校订徐大椿《慎疾刍言》、王士雄《温热经纬》之余,广集验方,汇编而成

  • 保宁府志

    ①十四卷,明杨思震纂修。杨思震,明安岳教谕。其所纂除《保宁府志》外,另有《安岳志》若干卷。保宁府旧有志,然十分粗略,谬误亦多。杨思震以旧志为底本,适当删削,另广搜博采,增补史实,重新纂成兹编。《保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