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邮州志

高邮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杨宜仑原修本,清冯馨增修,夏味堂等增纂。冯馨,浙江嘉兴县人。吏员,嘉庆十三年(1808)任高邮知州,十六年离任,二十年回任。夏味堂,字鼎和,号澹人,夏之蓉孙,高邮人。乾隆三十年(1765)拔贡,四十六年举人,晚年无意仕进,两次与修州志,著有《遂园诗文抄》等。嘉庆十六年(1811),高邮知州冯馨以引见入京,行前嘱署任议局修志,延夏味堂等人分纂,不久书成。续增新志限断为乾隆四十八年至嘉庆十八年。卷前有嘉庆十八年冯馨《序》、《高邮州志原序》、《重修高邮州志序》和旧志凡例、增修凡例、总目、增修姓氏;卷首为恩纶、天章;卷一舆地志,其目为舆图、星野、疆域、建置、山川、古迹;卷二河渠志,其目为运河、下河、堤工、五坝、源委;卷三民赋志,其目为户口、田赋、蠲免;卷四食货志,其目为仓储、物产;卷五学校志,其目为规制,祭仪、经籍、礼器、学田(书院规条附);卷六典礼志,其目为仪制、祀典、风俗;卷七军政志,其目为兵防、漕运、屯田;卷八秩官志,其目为官制、文职、武职、宦迹;卷九选举志,其目为征辟、进士、乡举、岁贡、铨选(封荫附);卷十人物志,其目为列传、忠烈、孝行、政事、文苑、武略、笃行、寓贤、列女、方伎、仙释;卷十一艺文志,其目为书目、奏议、记、序、书、传、赋、诗、杂体;卷十二杂类志,其目为灾祥、轶事。因乾隆志体例详审,故新志一遵乾隆志例,其新补之事,依目分附于旧志之后,冠以“增补”二字以别之。卷首“恩纶”中增补了康熙、雍正年间的有关谕旨,葺补了前志遗漏之处。舆图一目,新增了万寿宫图、文昌宫图、奎楼图和州署图。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刻本、清光绪九年(1883)重刻本。

猜你喜欢

  • 孟子高氏章句

    一卷。附《程氏章句》一卷。汉高诱作《吕氏春秋序》,称其为《孟子章句》,但《隋书·经籍志》不见,故亡佚当在隋以前。考《后汉书》无高诱传。据诱注《淮南子》自序,诱为涿郡人(今属河北),师从卢植。建安十年(

  • 观象居易传笺

    十二卷。清汪师韩撰。师韩字韩门,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此书由汪师韩自序,谓学汉儒之学,欲证汉儒之支离穿凿,补朱子之未详言者。然其仍沿用汉儒家法,发挥经义用十二辟,卦用互体

  • 雨村诗话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学政。著有《童山全集》等。《雨村诗话》为其论诗著作,

  • 紫阳通志录

    四卷。清高世泰(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泰字汇旃,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崇祯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笃守家学,于梁溪修葺道南祠丽泽堂,同高愈等在此讲学。祁州刁包往返与高世泰论学,故有南梁祁北之称。著有《五

  • 癸巳存稿

    十五卷 清俞正燮(1775-1840)撰。俞正燮《癸巳类稿》与本书体例、内容性质大致相同,原共三十卷,为缮写方便,分《癸巳类稿》与《癸巳存稿》两次刊刻,卷数均为十五卷。此书也是考据学笔记。卷一、二为经

  • 袜线集

    ① 十五卷。明萧仪(1384-1421)撰。萧仪,字德容,乐安(今江西乐安县)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任吏部主事,因言事忤旨,下狱死。著有《袜线集》。是集为其子萧超进所编,按其原刻目录所示,

  • 周易经传训解

    二卷。宋蔡渊撰。渊字伯静,号节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父蔡元定,弟蔡沈并为宋世大儒。蔡氏父子俱为宋熹门人,然渊之学实出于家学,故《宋元学案》卷六二《西山蔡氏学案》标“西山家学”,良是。朱彝尊《经义

  • 遂初堂集

    三十九卷。清潘耒(1646-1708)撰。潘耒,字次耕,又字稼堂,又一说号稼堂,晚号止止居士。江苏吴江人,幼孤,天资奇慧,读书数行齐下,受业于同郡徐枋、顾炎武,颇得其传,淹贯群书。工诗文兼长经史,旁及

  • 弁山龙华浴日能禅师语录

    十卷。清代释德能(生卒年不详)撰。德能,俗姓魏,字浴日。楚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县)人。德能所撰《弁山龙华浴日能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所言法事,皆为德能禅师学法弘道所言。其中可见德能禅师对

  •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