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黎岳集

黎岳集

一卷。《附录》一卷。唐李频(?-876)撰。李频,字德新,寿昌(今属浙江省)人。大中进士,诗人,官至秘书郎、建州刺史。李频为人正直,做地方官时,能抑制豪强,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颇有政绩。死后,归葬故里,乡民在黎山立庙纪念他。著有《建州刺史集》又名《黎岳集》。李频的诗多是律诗,其中五律最多,自称“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北梦琐言》卷七)《唐才子传》称其诗“体制多与刘随州相抗”。高棅说他与刘沧、马戴、李群玉“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唐诗品汇总叙》)。《黎岳集》又名《建州刺史集》。后人敬李频,尊黎山曰“黎岳”,此集因得其名。初罕传本。真德秀得本于三馆,欲刻未果。嘉熙三年(1239)年,金华王埜始求得旧本锓版。元元贞及后至元间,李频裔孙邦材、会同,明永乐中河南师祜,正统中广州彭森,先后重刊四次。此本即是正统所刻。凡诗一九五首,较全唐诗所载少八首。而《送刘山人归洞庭》一首,卷中两见,惟起二句小异。又《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诗,误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题与诗两不相应。不及席氏唐百家诗本之完善。末为附录,则为历朝庙祀敕书碑记及刻诗序、跋。张复、彭森二序皆称初刻出真德秀,与王埜序称德秀欲刻不果者自相矛盾,也未说明原因。此集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卷五八七——五八九录存其诗三卷,卷八八四录存其诗二首;《全唐诗补遗》与《全唐诗续补遗》亦有所收。此集为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猜你喜欢

  • 季汉五志

    十二卷。清王复礼撰。王复礼字需人,号草堂,仁和人。性孝友,著述颇多,有《武夷九曲志》、《王子定论》、《家礼辨定》。王复礼认为《三国志》中昭烈帝刘备止于作传,而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传也过于简略

  • 盐政志

    十卷。明朱廷立撰。廷立,字子礼,号两崖,通山(今属湖北省)人,嘉靖癸未进士,早年受学王守仁,督北畿学政时提倡正学,精于藻鉴,人称朱夫子。官至礼部右侍郎。著有《盐政志》、《马政志》、《家礼节要》、《两崖

  • 存人编

    四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此书是作者《四存编》之四。《存人编》前二卷又称《唤迷途》,是以较为浅近的语言劝谕僧尼、道士归俗及戒儒者谈禅、戒愚民尊奉佛教等“邪教”;第三卷为“明太祖释迦佛赞解

  • 陵川县志

    ①三十卷。清雷正纂修。雷正,湖北沔阳县人,出身生员,乾隆三年(1738)任陵川县知县。按陵川县志,创本不可考,明宏治十一年,邑人都永思曾为重修,其后明嘉靖、万历,清顺治、康熙诸朝,递有续纂。《陵川县志

  • 张卿子先生遗集

    四卷。明张遂辰撰。遂辰,字相期,又字卿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明亡后隐居不出,以布衣终其身。该集均为古今体诗,古体、今体相杂,以纪年顺序排列。全集四卷,每集又分上下卷,一卷为白下编,是

  • 节妇传

    十五卷。清杨锡绂(1701-1768)撰。杨锡绂字方来,号兰畹,清江(今属广西)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漕运总督。除本书外,尚著有《四知堂文集》等。《节妇传》记述清朝前期节妇烈女的事迹,立传

  • 明儒言行录

    《正录》十卷,《续录》二卷,并为清沈佳撰。沈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安化知县。师从于汤斌,然斌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佳则一宗朱熹。平生著

  • 纂喜庐丛书

    四种,二十三卷。清傅云龙编。傅云龙字懋元,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直隶候补道,光绪时曾游历日本,在日本时,傅云龙搜集中土已佚的宋元旧刊,仿黎庶昌《古逸丛书》刻成此书,收书四种:何晏集解

  • 广陵思古篇

    二十九卷。清汪廷儒编纂。汪廷儒,仪征人。此篇共二十九卷,分为:卷一至卷十江都人,卷十一,卷十二甘泉人,卷十三至卷十五仪徽人,卷十六至卷二十高邮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兴化人,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八宝应人,卷

  • 古音类表

    九卷。清傅寿彤撰。寿彤字青若,贵筑(今属贵州省贵阳市)人。傅氏认为郑庠古音六部、顾炎武古音十部、江永古音十三部,密则密矣,然犹未合于五音之原、形声之本也。段玉裁古音十七部,合于形声之本矣,然犹未能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