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ǔ

卜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职业或官名为姓氏。商周有太卜,卜人的职责专管占卜。他们的后裔有以卜为姓氏者,即为卜姓。二是出自他族有卜姓或他族改姓卜氏。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须卜氏改为卜氏。回族中也有卜姓。

卜姓起源繁杂。先秦时,卜姓人已分布于鲁(今山东西南)、秦(今陕西)、晋(今山西)、楚(今湖北)等地。西汉时,今两湖之地已有卜姓人入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卜姓在今山西离石、湖南溆浦、河南洛阳分布居集,并且已有卜姓定居今江苏、浙江等江南之地。隋唐之际,中国的大西北已有卜姓人定居。两宋时期,今四川、江西、安徽等地均有卜姓人定居。宋末元初,卜姓徙居广东。明初,山西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河南、宁夏、北京、天津等地。清代以后,卜姓迁于蒙古。如今,卜姓尤以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为多。

卜姓历史人物有卜商,孔子弟子,字子夏,春秋卫国人。与子游并列入孔门四科中的文学科。孔子死后,他居西河讲学,李克、吴起皆其弟子,魏文侯也尊他为师,向他咨问国政。卜静,三国吴官吏。因博览群书而闻名江东,与同郡陆逊,名士顾邵、张敦齐名。卜世臣,明学者。卓尔不群,终日闭户著书,有《乐府指南》《卮言》《山水合谱》等。

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二位。


【源】 ①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后有卜氏,见《风俗通》(8,17)。②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皆因任卜筮官,其后人以官为氏(12,60)。《姓苑》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6,7,17,21)。③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滕叔绣之后有卜氏,见《路史》(1,89)。④北魏孝文帝改须卜氏为卜氏(12,17)。⑤明时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司之宣慰使为卜氏,系布朗族(253)。⑥清满洲八旗姓布尔察、布尼、布尔尼等氏后均改为卜氏(180)。⑦达斡尔族布顿强氏,汉姓为卜(189)。⑧土族索卜氏,汉姓为卜(195)。⑨辽宁沈阳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索里氏等,汉姓均为卜(433)。⑩土家(387)、回、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西河、武陵、河南(12,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四省区汉族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67%。【人】 卜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黄骅、阜平,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广东之吴川,广西之荔浦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尚义等县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于古籍。或云: “为 ‘泊’ 姓之省”,不知确否。

一音bǔ,亦为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伊布杼克

    读音:Yībùzhùké【综】 清蒙古人姓。伊布杼克桂城,字仲藩,清蒙古镶红旗人,世代京口驻防,由生员入武备学堂,考送日本振武、士官诸学校(72)。

  • 读音:jù【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具丙之后,见《风俗通》(1,12,15,60)。②朝鲜族姓。【望】 中山、魏郡(17,21,418)。【布】 北京(92)、山西汾阳(278)、河北五莲(290)、浙江

  • 读音:zhí【源】 ①春秋时齐有殖绰,殖姓或为其后(7,60,62)。②或丰于殖货者,因以为氏(60,62)。【望】 齐郡(17,418)。【人】 殖广,汉时人,见《印薮》(17,21)。罕见姓氏。《

  • 读音:Xiù【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Zè《中国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半月谈》1998年第18期称: “今山东、台湾等地有此姓。”未详其源。

  • 读音:xiòng湖广松滋县有敻氏。(见《万姓统谱》)

  • 离娄

    读音:lí lóu离娄,一作瞝䁖。彭祖有弟子离娄公。(见《抱朴子》)

  • 戴佳

    读音:Dài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六派,出杭佳、叶赫、扎库木、哈什马和罗、东林屯头、殷等地(23,63,180,260)。【变】 后改为戴、代(180)。【人】 戴佳绷阔,清正白旗人,积功授正

  • 托囉謨科

    读音:Tuōluōmókē【综】 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之姓(429)。

  • 解批

    读音:xiè pī参卢之后有解批氏。(见《路史》)解批氏,又改为解氏。(见《魏书·官氏志》)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路史》云:“参卢之后有解批氏。”参卢,相传为神农炎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