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輿
【源】 春秋时陈烈子之子沮舆为子舆氏,见《世本》(60,61)。【它】 《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均载:子舆氏系自妫姓,陈桓公生难,字子石,为子舆氏,误。参见子与氏。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妫姓,陈桓公生子石难,为子舆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妫姓。《姓氏考略》则称:“《世本》陈烈子生子沮舆,为子舆氏。”并录以备考。
【源】 春秋时陈烈子之子沮舆为子舆氏,见《世本》(60,61)。【它】 《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均载:子舆氏系自妫姓,陈桓公生难,字子石,为子舆氏,误。参见子与氏。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妫姓,陈桓公生子石难,为子舆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妫姓。《姓氏考略》则称:“《世本》陈烈子生子沮舆,为子舆氏。”并录以备考。
读音:Lǐn/Liin【源】 系廪姓所改(63)。
读音:Chǐ现行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南澳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南澳县公安局黄正、余松波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于古籍。
读音:chē fēi后魏献帝次兄为普氏,孝文改为周氏,至金水公摇,周闵帝赐姓车非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Zè/Tzeh Dze【源】 系自朱姓。明末清兵入关,青州府衡王(系明宪宗庶子朱祐楎所封,故城在今山东益都南)子孙逃难至莱芜县境坡庄,改朱为昃氏。昃意为太阳西下坡,系随时制宜,改姓避祸。【布】
读音:jiǎ【源】 见《姓苑》(7)。【望】 陈留(17,21,60,418)。【布】 河北卢龙(289)、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假仓,汉时人,治尚书(7,9,12,15,17
读音:Huàyáng【源】春秋时秦宣太后之弟封华阳君(华阳故城在今陕西华山之北),子孙因以为氏(12,60)。 【望】京兆(17,418)。 【人】华阳通,汉时谏议大夫(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
读音:yì【源】 ①佚为商时侯国,周武王俘佚侯、艾侯小臣四百人,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②佚,春秋时郑大人采邑,后以地为氏(17)。③周时史佚之后,以名为氏(26,60,62)。【望】
读音:Chú【源】①晋魏錡食采于吕,号吕錡,又食采于厨,故称厨武子,后人以为氏,见《姓氏寻源》(60,62)。②厨,春秋时宋邑,因氏,见《姓源》(17)。 【望】河东(17,418)。 【变】亦作〔厨
读音:Tántái【源】 澹台,地名,在今江苏吴县东南。以地为氏(60,62)。【望】 泰山(17,418)。【布】 江西修水(304)、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261)、北京、上海、山东
读音:Gǎ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香河、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