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殿

殿

读音:diàn

【源】①殷汤之后,见《路史》(17,60)。江南汤悦,本姓名为殷崇义,后改姓殿(60,62)。殷崇义为五代南唐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后国亡入宋,避讳易姓名为汤悦(62)。又,宋徽宗崇宁间有商人殿全,自虔州石城徙居抚州,自言本姓犯宣祖讳下一字,建隆中,其祖以讼至县,县令因字形更为殿氏(7,12,17)。张澍云,赵宋有殿姓,本殷氏,以其字形相似改之。如姒之改似,杞之改杷,仲之改种也。罗泌《路史》以殿为汤后者,盖殷氏为商汤之后,殷既改殿,故亦为汤后(21,60)。②蒙古族姓。【布】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河南扶沟(281)、云南建水(409)、山东曲阜、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香河,山东之鱼台,山西之阳泉、临汾,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续通志·氏族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曰: “崇宁间 (按: 宋徽宗赵佶年号,时在公元1102—1107。) 有商人殿全,自虔州石城徙居抚州,自言本姓殷,犯宣祖讳 (按: 原文如此,当为“太祖”之误。宋太祖讳匡胤。殷、胤音近),建隆中(太祖年号,时在公元960—963年),其祖以讼至县。县令因字形改为殿字。” 《姓氏词典》 据 《姓谱》 注云: “系基姓所改,明时抚州 (今江西临川) 有商人殿全,自言本姓基,犯宣宗 (朱瞻基) 讳改。” 与《续通志》所载殊异。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殿氏,汤后。”汤指商汤,商汤革命灭夏而建商朝,其后或以为氏。③又曰: “江南汤悦,本殷崇义,后改为殿。” 崇义,南唐臣,入宋避太祖讳,改殷为汤,又改为殿。

猜你喜欢

  • 读音:hú【源】 驩兜(帝尧之臣,一说,黄帝之子)有佞臣狐功,见《墨子》(60)。当尧舜时已有狐姓(62)。 ②春秋时晋唐叔虞之后,其在戎、狄者为狐氏,见《姓苑》(17,21,60)。③周平王之子王子

  • 伊秩

    读音:yī zhì【源】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见《路史》(12,17,60)。【望】 河南(17,418)。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 (按

  • 周延

    读音:Zhōuyá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讷殷江(23,63,180,260)。【变】 后改为周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讷殷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

  • 榮成

    读音:Róngchéng【综】 《左传》有荣成伯(15,21,63)。后改为荣氏(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俱予收载。春秋时鲁有荣成伯,其为荣成氏之始耶? 《左

  • 右行

    读音:yòu xíng【源】 ①春秋时晋国贾华为右行,其后因官为氏,见《风俗通》(7,9,17,60)。 ②春秋时晋文公作三行以御戎,屠击将右行,子孙因以为氏(7,21,60)。【变】 后改为右氏(6

  • 按攤脱脱里

    读音:Àntāntuōtuōlǐ《姓氏词典》引《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氏。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五部前锋都元帅阔阔不花,姓此氏。”未详其他。

  • 西裕哩

    读音:Xīyùli【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西裕哩氏(256)。

  • 逢孫

    读音:Féngsūn【源】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逢孙密谋取郑,郑觉而逐之,逢孙奔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17,60)。【人】 逢孙依,汉陇西都尉(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

  • 盖楼

    读音:gě lóu代北姓,后改为盖氏,(见《魏书·官氏志》)

  • 嘎普韓

    读音:Gāpǔhán【综】 柯尔克孜族姓。嘎普韩系部落名,清乾隆年间迁入黑龙江富裕县境,以部为氏,汉姓为韩(204)。一作〔噶普韩〕(429)。